其中最讓人歡迎的是老牌子“北冰洋”汽水。
透明的玻璃瓶,泛黃的瓶蓋。
第一口咂下去滿嘴的甜味兒,這就成為一代人集體的回憶印記。
這樣的練攤,馬路牙子邊上隨處可見。
頭幾年,街邊胡同口,有的是游手好閑的小青年,從10幾歲到30多都有。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沒有工作,有大把的時間和說不完的廢話,。
整日游手好閑,蹲在胡同口馬路邊,一邊抽著最劣質的煙草,一邊侃著大山。
官方給這幫人賜名“待業青年”。
年齡大一些的是插隊回城的,年齡小一點的是中學畢業沒找到工作的。
待業兩個字,比失業好聽,失業顯得很絕望,而待業就充滿了希望。
其實都一樣。
等個三五年能在街道混個學徒工、臨時工已經阿彌陀佛。
一個月雖然只能賺十五六塊,但總比在家吃閑飯好太多了。
而大多數人依然在……等待著期望的工作。
如今,做個體生意的人慢慢多了起來。
很多待業青年不再天長地久的待業了,開始自主創業做起了二道販子。
報紙上叫這些人個體戶,燕京人管他們叫“倒爺”。
所謂的生意大多是倒買倒賣,在很多年齡大的人心里,更是認為做生意就是以前一直被打擊的投機倒把。
如今,人們的思想還不夠開放。
大多數人認為凡是搞個體的都是沒有法子的人,都是鋌而走險,偷稅漏稅的壞人!
開飯館要本錢,還要請人,大家都沒本錢,也付不起工資,自己也沒那個手藝。
他們是被耽誤的一代。
別說手藝了,歷史知識都是來自于評書,地理知識都都是從新聞里聽個大概,大家都差不多,沒有一技之長。
所以只能空著兩只手倒騰,你有貨啊?
你要貨嗎?
中間賺個差價介紹費就行,就是靠著朋友多,路子野。
賺了點錢,奇裝異服也開始多了起來。
西裝自不必說了,那是混得好的生意人的標配。
但大多數青年還是愛喇叭褲,花襯衫,女孩還流行過一陣蝙蝠衫。
有的人騎在自行車上玩大撒把,平舉起兩條胳膊,感覺自己能飛起來。
覺得好浪漫,如果以后世的眼光來看,好土!
就像電影《青紅》里的秦昊那樣,
大分頭,蛤蟆鏡,西服領夾克,黃色外翻尖領襯衫,格子喇叭褲,尖頭皮鞋,就是這年頭最時髦的裝束了。
如果再叼個小煙卷,一張嘴就你丫,我艸,他媽的,外加打架不要命,
要是還能隨著動次打次再來一段扭屁股的迪斯科,足可以捕獲眾多少女的芳心。
隨著做生意的人日益增多,燕京雨后春筍般冒出很多農貿市場。
說是農貿,不僅賣蘿卜青菜,也有賣衣服的,但最著名的還是西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