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深夜,急促的警報聲突然響起。
李玉蘭迅速從睡夢中驚醒,立即穿好衣服沖向醫療點。
原來是一隊巡邏的戰士遭遇了敵方的突襲,多人受傷。
其中一名戰士的情況特別危急,他的腹部被彈片擊中,大量失血,生命垂危。
在簡陋的戰地醫院里,李玉蘭立即組織起緊急手術。
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沒有充足的藥品,甚至連基本的無影燈都沒有,她只能在幾盞手電筒的照明下進行手術。
手術臺是用幾張拼湊起來的木板,消毒條件也遠遠不夠。
但在這種情況下,李玉蘭依然保持著冷靜和專注。
李玉蘭首先迅速判斷了傷員的傷情,確定了手術方案。
然后,她熟練地打開傷口,小心翼翼地取出嵌入腹腔的彈片。
在整個過程中,她的動作精準而迅速,沒有絲毫的猶豫。
最后,李玉蘭再仔細地縫合傷口,為傷員包扎。
整個手術持續了近四個小時,在這期間,李玉蘭一刻也沒有停歇。
手術結束后,李玉蘭仍然不敢松懈。
她就默默地守在傷員身邊,密切觀察他的生命體征。
經過三天三夜的精心照料,這名傷員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
當傷員睜開眼睛,虛弱地向李玉蘭道謝時,她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樣的場景,在李玉蘭的戰地醫療生涯中不斷重復。
除了處理緊急傷情,李玉蘭還面臨著另一個巨大的挑戰:在貓耳洞中進行日常巡診。
貓耳洞是戰士們的棲身之所,也是各種疾病的溫床。
這些狹窄、陰暗、潮濕的洞穴,常常只有一人多高,需要彎腰或爬行才能進入。
每次巡診,李玉蘭都要背著沉重的醫療箱,在險峻的山路上攀爬,然后鉆入這些狹小的洞穴。
在一次巡診中,李玉蘭遇到了一個特殊的情況。
一名年輕戰士支支吾吾地表示自己沒有問題,但李玉蘭從他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中察覺到了異常。
經過耐心詢問,她發現這名戰士因為長期在潮濕環境中生活,
加上衛生條件差,患上了嚴重的皮膚病,但由于病發部位敏感,他感到非常難為情。
面對這種情況,李玉蘭展現出了她作為一名女軍醫的獨特優勢。
她用溫和而堅定的語氣對戰士說:“我是你大姐,怕什么?”這句話仿佛有魔力一般,化解了戰士的尷尬。
在獲得戰士的信任后,李玉蘭為他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和治療。
這種情況在之后的巡診中多次出現,李玉蘭總是能夠用她的專業和親和力,讓戰士們放下戒心,接受治療。
除了醫療工作,李玉蘭還要面對惡劣的生活環境帶來的挑戰。
在前線,物資匱乏是常態。有一段時間,醫療點連基本的紗布都不夠用。
李玉蘭不得不想辦法用其他材料代替。
她發現戰士們的舊衣服可以代替紗布使用。
于是,她組織了一次舊衣物回收活動,將這些衣物洗凈、消毒后,裁剪成合適的大小,用作包扎傷口的材料。
在食物短缺的時候,李玉蘭也展現出了她的智慧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