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劉勇都會想起警校的校訓:堅定、勤奮、求實、嚴明,這八個字如同燈塔一般指引著他前行的方向。
初入警校,劉勇就立誓——一定不負家人所望,做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
18歲的劉勇,懷揣著對人民警察這份崇高職業的憧憬和向往,懵懵懂懂地踏入校門。
而入學初期警校生活卻給了他當頭一棒,它并沒有想象的那般“美好”。
在刻苦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接受嚴格的半軍事化管理。
這些條條框框的規范要求、明確的令行禁止,像一層又一層的“枷鎖”,把學員們牢牢捆綁。
多年以后,劉勇才懂得:這些“規矩”才是保護他們一直勇往向前的強大秘密武器。
警校實行軍事化管理,起床、出操、上課、吃飯、熄燈都要聽從悠揚的小號聲,內務、著裝、發型要整齊劃一,被子疊得像“豆腐塊”,臉盆、牙缸、毛巾擺放要整齊,值日的學生干部每天檢查通報。
新生軍訓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一訓就是三個月。
第一個月由武警支隊的班長來訓,九月的天氣尚熱,操場一點兒樹蔭也沒有,常常是頂著烈日、踏著塵土踢正步,哪個學員精力不集中做錯了動作,則被指令出列,罰蛙跳或者俯臥撐。
一個月下來,幾乎沒有不被罰的,一個個腿腫腳脹,走平地還可以,上下樓梯就十分痛苦。
后兩個月由上一級的學兄學姐任小教官,感覺輕松了許多,直到會操比賽結束,大家才如闖關一樣如釋重負。
三個月的軍訓不僅劉勇增強了體質、規范了軍姿,更重要的是磨煉了意志、強化了紀律觀念和團隊意識,為今后的從警生涯打下基礎。
警校是為公安機關基層一線培養警員的地方,不分專業,法律、偵察、預審、治安管理、刑事技術、擒拿格斗什么都學,要勝任警隊工作就得是全才。
學員之間內卷的厲害,大家都奔著“全才”目標,延續了高中時的拼博學風,看誰考的分數高,根本不存在“掛科”現象。
多門課程當中,劉勇最感興趣的是刑事照相和手槍射擊。
教他們刑事照相的孫老師幽默風趣,對待學生就像親兄弟。
理論講完主要靠實踐,每人一部理光或者海鷗牌相機,每人兩個黑白膠卷,拍攝完自己到暗室里沖印、剪輯照片,對劉勇他們來講都是第一次,精選得意的作品在一樓大廳展出。
從邁進警校的那一天,如果第一個心愿是發警服,第二個心愿就是手槍射擊了。
后操場背靠著老城墻,又高又厚的老城墻就是天然的打靶場,先熟悉槍支結構,練習拆分組裝,再練習持槍瞄準,最后要實彈射擊了。
有的人心里按捺不住激動與緊張,膽小的女生更是如此。
劉勇他們的班花郭美女打響第一槍,“媽呀”一聲槍就丟在地上,把教練和旁邊的同學嚇出一身冷汗。
最讓劉勇刻骨銘心的課程還有散打格斗與拳擊。
學院劉老師是個多面手,不僅教射擊、擒敵拳、警棍術,還教散打格斗與倒功。
側倒、前倒、后倒,先是在棉墊子上練習,掌握要領后撤掉墊子在黃土地上摔,最后則到水泥路面上摔。
“集體作業”要求所有學員倒地整齊劃一,“流水作業”則如多米諾骨牌一樣,一溜兒倒下來。
“流水作業”容不得你濫竽充數,劉老師黑著一張赤紅的臉大吼一聲:“倒!”即便是刀山火海也得前仆后繼不容猶豫。
常有文弱的女生倒下就哭,俯在地上再也不愿起來,鐵石心腸的劉老師則彎下腰語氣柔軟地問一句:“沒事兒唄?”
等女生哭著說:“沒事”,劉老師則苦笑著走開,露出一嘴齊整雪白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