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廖總還給所有出征人員作了戰前動員,鼓勵大家要沉著冷靜,大膽深入,大膽滲透,不莽撞,不粗心,與敵斗智斗勇,關鍵時刻要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
吸取以前幾個偵察大隊的作戰教訓,并總結了過去的作戰經驗,特別制定了以下:“一個統一”,“兩個不許”,“六個要帶”的規定。
“一個統一”是:統一著裝作戰服,不許穿著迷彩服。
原因是,敵軍認為迷彩服是我軍偵察兵的標志性服飾,發現穿著這種服裝的部隊,必定是他們重點攻擊的目標。
“兩個不許”是:不許戴鋼盔。在原始森林行軍時,頭盔容易反光和發出聲響,接敵捕俘時,影響做動作。
不許戴手表,原因也是容易反光,同時不許帶有文字的東西。
“六個要帶”:要多帶彈藥,少帶食品罐頭。
原因是減輕負重,便于行軍。給養物資由過去的攜帶七日份,改為攜帶兩日份,不足部分由保障組予以補充。
對于是否帶“四〇火”,大家有爭論,最后連長決定還是帶著好。
偵排組和捕俘組要集中使用79式輕型沖鋒槍。
原因是方便攜帶,方便隱蔽使用。
給養物資主要攜帶:偵察兵專用食品,午餐肉罐頭和橘子罐頭。要攜帶能加熱的兩用水壺和固體燃料。
個人所配帶的槍支,一律打開保險,不許子彈上膛。
這很好解釋,是防止走火,遇有敵情時,能更好更快地先敵開火。
要盡量綁扎裹腿。
因為很多人不適應,最后沒有作強制性規定。
但是必須要帶急救包,以備不時之需。
行動前,劉小濤跟同志們都寫了請戰書,很多戰士也寫了血書。他們都精神飽滿,群情激昂。
這可能是兩山前線的老傳統了。
出發的前一天,劉小濤帶了幾個戰士,去附近的一個村寨里,臨時買下了一處池塘,捕捉了二百多斤的淡水魚,同時還買了十幾只雞。
既為出征的戰友送行,也為他們的出征討一個好彩頭。
這幾天天公作美,連續幾天,無雨,陽光燦爛。
從駐地向西向北眺望:云海茫茫,松鳴陣陣。
云海之中,偶爾有山峰露出,仿佛萬頃波濤中的孤島。
大山后至猴子箐的道路兩旁,有野毛桃,桃子不大,渾身是毛,快成熟了。
劉小濤他們用刀削了皮,雖然有些苦澀,但很多人都過來品嘗。
炮兵陣地安靜了許多。聽不到下雨聲,也聽不到隆隆的炮聲,一下子還睡不著了。
為了配合偵查大隊的行動,他們全團都在待命。
出發前幾天,八一電影制片廠的一眾演員還特意前來偵查大隊慰問演出,田花、岳宏、古越、朱時髦、祝鑫運等都表演了節目。
節目都很精彩,他們的名氣也足夠大,但我們很多人都無心欣賞。
朱時髦現在長住燕京和劉小濤算是半個老鄉。
他問劉小濤是否有多余的迷彩服。
劉小濤說多余的真沒有,他的那套小了點,朱時髦穿不下。
朱時髦還跟他開玩笑說:“等你們凱旋回家,我請你去'鴻賓樓'大搓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