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在95年個人電腦銷售的前十大公司排名中,連想名列第五,也是唯一入榜的民族品牌。
今年4月1日,連想在劉家莊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生產線誕就生了第10萬臺電腦。
連想公司為了樹立民族品牌的旗幟,宣布將這第10萬臺下線的電腦贈送給著名數學家陳先生,以表示對其學術成就的尊重。
十年前,電腦還是深藏在科研單位和大學里的寶貝。
可是到了如今,個人電腦就開始走入尋常人家。
不過一般人還是買不起,在這個一線城市人均年收入不過幾千元的年代,售價動輒數萬元一臺的外國品牌,讓人可望而不可及,商業用戶才是這些大牌海外計算機企業的目標。
而即便是自己購買配件組裝一臺486電腦,也要花費上萬元。
這年頭買電腦的用戶也不是為了玩,只是為了辦公。
這用電腦辦公,還得配備打印機,就算是組裝機加上打印機也得一萬五六千,相當于普通人三年的工資。
所以,九十年代中期以前買電腦的基本上都是商業用戶,個人用戶是寥寥無幾。
相比這龐大的人口,商業用戶怎比得上家庭用戶的市場大?
所以,就在去年,已經成立10余年的連想集團就成功推出了第一款針對家庭用戶的“e系列”電腦。
連想也是第一個提出“1+1”電腦概念的計算機企業。
這里的“1+1”,指得是一個家庭一臺電腦,這充分暴露出連想將電腦送入每個夏國家庭的野心。
今年,連想又推出新款“萬元奔騰”機,更是將帶有intel最新奔騰處理器的586電腦,售價壓至萬元以內。
就在這一年,許多家庭用戶就購買了這款運算速度更快的個人電腦。
而今年暑假在這款電腦上玩《仙劍奇俠傳》,也成為很多80后后來的共同回憶。
憑借接地氣的售價和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連想在個人電腦市場迅速搶占了原本由ibm、康柏等海外廠商以及宏碁等港臺廠商所占據的市場份額。
去年2月14日,這個西方人眼中的情人節,燕京中官村的連想公司顯然也在體味著甜蜜。
就在這一天,連想的股票在香江聯交所上市。
而另一個鼓舞人心的消息是,10歲的連想,銷售額已經超過了長城,京大方圓,浪波,四海等競爭對手,成為夏國最大的計算機公司。
雙喜臨門,公司上下沉浸在一片興奮和自豪的氛圍中,公司創始人劉船志和幾個公司高管卻是憂心忡忡。
因為,在這大好的前景下,連想也不是沒有隱患。
三年前,一場計算機產業的“黑色風暴”席卷歐美,數以百計的電腦廠商不是倒閉就是虧損。
就是連想一直仰望的業界泰斗ibm也不能幸免,最終,它裁減了4萬人,才勉強維持住不到1%的利潤率。
而康柏的總裁也因為股價大跌70%被迫辭職。
與此同時,夏國卻正大刀闊斧地拆除計算機行業的貿易壁壘,大門打開后,中外電腦生產企業開始短兵相接。
很快,包括連想在內的國內電腦企業就發現,它們已經被卷入了一個自己不熟悉也無法把握的全新的競爭格局。
面對國際巨頭的長驅直入,盡管早在93年連想銷售額首次排名國內企業第一,但卻是10年來第一次沒有完成自有電腦銷售指標。
就在這時,一場意想不到的風暴在連想內部爆發了。
連想能有今天,其實也離不開一個人的努力那就是倪廣北。
倪廣北的加盟徹底改變了公司的航向,連想終于有了自己的“技術名片”。
出于尊敬和公司形象的考慮,劉船志隨即發起了一場造神運動。
而為了維護“神”的威信,劉船志甚至不惜損傷自己的權威。
連想的總裁和總工程師,這對親密無間的“雙子星座”成了很多企業的榜樣。
然而,就在去年,在國際市場上,未來it領域的霸主微軟發起了一場顛覆性的變革,這也讓連想漢卡的銷售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