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醫藥產業是劉家莊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龍頭產業。
那么,電子互聯網信息化產業就是該地區的后起之秀。
進入九十年代中期,世界以“全球化”的面貌迎來了新的一天。
就在這一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成立,取代其前身“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
世貿組織的成立,旨在減少或取消關稅、進口限額和其它貿易壁壘,促進國際間自由貿易。
九五年七月,夏國正式提出加入世貿組織的申請,“復關”的目標轉為“入世”。
盡管要到六年后,宣布夏國“入世”成功的小木槌才會敲下,但此時,夏國的經濟已然有乘風而起之勢。
燕京日報記者王雙在劉家莊的街頭隨機采訪中,他問路人:“您認為,21世紀的夏國會是什么樣子?”
每一位受訪者的眼中都閃爍著光芒,言語中帶著驕傲與期待。
而就在今年,在一處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場民族工業保衛戰悄然打響。
自1992年后,大批國際資本開始涌入夏國,不斷擠占本土企業的市場。
此前,夏國曾有多家生產碳酸飲料的知名企業,但在可口可笑、百事可笑等外企進入夏國后,這些本土品牌正面臨著被收購,走向消亡。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劉家莊投資”敏銳地捕捉到市場機遇。
他們發現國內仍有七家頗具市場潛力的本土飲料品牌,正面臨著被這兩大國際品牌吞并的風險。
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和果斷的決策力,“劉家莊投資”迅速出擊,搶在跨國巨頭之前與這七家企業達成協議,成功完成了全資收購。
作為專業的金融投資機構,“劉家莊投資”并未直接經營這些飲料品牌,而是將其與“花果山飲料集團”(前身為劉家莊飲料廠)進行戰略重組。
通過資源整合,一家擁有全國性生產布局的大型飲料集團就此誕生了。
如今,全新組建的“花果山飲料集團”憑借本土化優勢和規模化運營,正與國際飲料巨頭在國內市場展開激烈競爭,為民族品牌在飲料行業的復興譜寫著新的篇章。
飲料領域的競爭還只是冰山一角。
為了振興民族工業,大多數本土企業與外國企業都打起了價格戰。
從九五年開始,面對松上、二洋等倭國公司在“白電”領域的優勢,
海兒集團的創始人章睿民深知,比技術和質量,剛剛起步的夏國企業未必就能勝出。
但是他不打價格戰,因為海爾背后站著“劉氏金融投資”這個金融領域的巨無霸。
海兒不僅壓低售價,還推出了優質的售后服務,以此反擊倭國等企業。
章睿民決心十足的對記者王雙說道:“和跨國資本較量,就算死,我們海爾也要死到最后一個。”
面對來勢洶洶的倭國“白色家電”企業,他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隨著海兒第一個在家電領域里吹響了反攻的號角,在白色家電市場,tdl、大虹、康家、熊貓等國產品牌有了像“劉家莊投資”、“劉氏金融投資”、“燕山資本”這樣的資本大佬扶持,個個是“彈藥”充足,接連宣布開始降價。
tfl的李西升甚至以低于倭寇彩電2/3的價格開戰。
大虹的倪運風則親自到蜀都商場的柜臺吆喝。
經過這場價格戰,到次年年底,國產彩電品牌已占到71.1%的市場份額。
也就是今年,連想集團在大股東“劉氏投資”的大力扶持下,他們打著“民族計算機工業”的旗號和外國品牌展開激烈競爭。
《燕京日班報》報道稱,《聯想正與“八國聯軍”拼市場》。
在產品制造上,連想總經理劉船志要求“必須把成本降下一半”
同時,連想集團因為“劉氏投資”的大力扶持,在采購招標中多次挫敗跨國公司。
連想還與地方合作,在全國300多個城市推廣聯想電腦,占得先機。
正是憑借著驚人的廉價優勢,聯想經濟型電腦迅速在市場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