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則凱在劉家莊流連忘返,不知不覺已逗留了一個多月。
眼下正值處暑。
在劉家莊地區各大山頭的果園里,沉甸甸的果實就壓彎了枝頭,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果香。
人們穿梭其間,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整個地區都沉浸在收獲的歡愉之中。
劉家莊地區的水果種植歷史可追溯至元明時期,早在數百年前就有文獻記載當地居民開始栽培果樹。
然而,真正讓這片土地成為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還要歸功于近幾十年的規模化發展。
這片沃土之所以能孕育出品質上乘的水果,得益于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充沛的陽光、適宜的晝夜溫差、富含礦物質的土壤以及充足的水源,共同構成了果木生長的理想環境。
歷史上,京西永定河流域森林茂密,高大的喬木與各種果樹遮天蔽日。
在以采摘和狩獵為主要食物來源的原始社會,豐美的野果使古人類免受饑餓困擾。
早在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黃土臺地上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這是繼周口店龍骨山的燕京人和山頂洞人之后,燕京地區又一人類文明發祥地,而生活在那里的古人類被稱作東胡林人。
站在東胡林人遺址博物館的黃土臺地上,李則凱不禁贊嘆東胡林人的生存智慧。
清水河流經黃土臺地時,形成了寬闊的河谷地帶。
臺地北面的山巒猶如一道天然屏障,阻擋了冬季凜冽的北風;
南面的清水河是理想的生活水源,而臺地高出清水河30米,又可以避免洪水帶來的災難。
更重要的是,土壤肥沃的黃土臺地植物資源豐富,觸手可及的野果為東胡林人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從這個意義上說,永定河流域的野果養育了京西古人類。
望著眼前綿延不絕的“花果山”,李則凱不禁駐足凝望,眼中閃爍著驚嘆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山間清新的空氣,由衷贊嘆道:“這真是一方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啊!難怪你們劉氏家族能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數百年而不衰!”
劉本成聞言,嘴角揚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
他輕輕撫摸著身旁一棵蒼勁的老梨樹,緩緩說道:“我們劉氏家族確實在這片土地上延續了數百年,但這興旺的根基,可不僅僅是因為這漫山遍野的瓜果啊。”
“我剛出生那會兒,眼前這滿山的果園還只是光禿禿的荒丘呢!”
于是,劉本成將劉家莊地區的水果種植業發展史告訴了李則凱。
歷史上,京西地區的山林果木屢遭大難。
元朝定都燕京后,為了修建大都城,大量砍伐京西山林,木質堅硬的梨樹、核桃樹等果樹更是在劫難逃。
到了明清時期,又大規模重修燕京城以及皇陵、花園的修建,繼續使包括各種果樹在內的京西山林遭到亂砍濫伐。
六十年代初期,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劉家莊人才開始大力發展水果種植業,并且涌現出一批名優果品。
譬如,名滿京城的南山的櫻桃、劉家莊大西瓜、東山的京白梨、龍泉霧的香白杏、隴駕莊的蓋柿、太子墓的蘋果、靈水的核桃、火村的紅杏、潭柘寺的紅果、田莊的香椿……等等,有的還成了皇家貢果。
以盛產京白梨聞名遐邇的東山村,坐落于劉家莊、sj山、hd三區交界處,三面環山。
在行政區劃上,東山村隸屬于劉家莊開發區軍莊鎮。
軍莊鎮這里就有五千余畝京白梨種植園,主要集中在東山和孟吳周邊幾個村子。
劉家莊下屬的東山村就是“京白梨”真正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