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香江時,一路奔波且感染風寒的哥哥便去世了。
此時,已是身無分文的包叔母親,遵照她父親的信函以及囑托,找到了包氏家族并請求予以收留。
包叔的父親收留了王氏,并根據《大清律例》將王氏納為二房太太。
當年,港府為了更好地治理香港,一直沿用了《大清律例》,直到1972年才徹底廢止。
根據這部法律,香江男人可娶妻納妾,可有多位合法妻子。
不幸的是,包叔尚未入學,其父親便離世。
父親剛走,包氏家族便上演“豪門爭斗”,包叔叔伯與包氏遺孀們爭權奪財。
最終,無依無靠的王氏被掃地出門,包家只留給王氏一間小屋——位于港島皇后大道西段,今招商局大廈后面——供其下包氏子孫居住。
離開豪門深似海,從此,王氏帶著四個孩子成了真正的“港漂”。
那年包叔7歲,下面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
不過,包叔母親勤快能干,憑借拿手的倭國料理、魯菜以及縫縫補補的手藝,她很快在廟街學會了如何營生。
廟街,位于九龍油麻地,因后天廟而得名,是最具香江特色的夜市街道,被稱為香江的平民夜總會。
但是,當年這里長期混亂不堪、魚龍混雜,像什么流民、d鬼、p客、j女、古惑仔、非法移民、擺攤小販大量聚集于此。
這里有香江著名的“一樓一鳳”,像什么“鳳姐”、“北姑”、“婆羅妹”、“佛國妹”、“灣島妹”,在密密麻麻的老式廣告牌下“企街”拉客。
這么多年,人們看到的香江警匪影片便常取景于此。
去年有部“亞太影視公司”拍攝的電影《金雞》就很好地給展現了“一樓一鳳”、唐樓文化以及香江底層混亂的市井生活。
劇中,吳軍如飾演的“老雞”阿金在廟街銀行柜員機前,遭遇曾至偉飾演的阿邦持刀搶劫……
在電影中,廟街儼然是一種獨特的香江城市文化。
“亞太影視公司”是“劉氏海外投資”旗下控股的大型影視集團,市值26億港幣,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影視集團。
該公司旗下匯集了像劉锝華、周運發、周行馳、程龍、梁朝偉、金正武、林清俠、吳軍如、任大華吳蒙大、吳鎮宇、歐陽震華、張果榮、梁佳輝、郭福城、許冠文、萬梓良、古添樂……等幾十位大明星。
《金雞》是“亞太影視”為了力捧新人吳軍如而創作拍攝的影視作品,沒想到該片一上映就一炮而紅。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45歲的“老雞”阿金(吳軍如飾)在銀行柜員機查詢賬戶的余額時遭到內地來港的阿邦(曾直偉飾)持刀搶劫。
阿金非常配合的交出銀行卡,但里面只剩下可憐的98.2港元。
不過她告訴阿邦如果他還有1.8港元存到這個賬戶上,才能取出這卡里面的錢。
而阿邦根本沒有銀行戶口,他的搶劫也是迫不得已的,這樣一個辛酸的雨夜,同樣落寞的阿金與阿邦促膝而談,阿金向阿邦講述了自己20年多年以來的辛酸苦辣,也透出了香江20多年的歷史與變遷。
70年代,阿金作魚蛋妹的月收入可達7000多港元,而銀行職員月薪不過1680港元而已。
80年代初,她在大富豪夜總會作小姐,卻傻傻的懷了身孕;
經濟騰飛的時候,她的生意也非常好,如今經濟滑坡了,作為香江市民一份子,她也要義不容辭的與大家共渡難關……
當故事結束的時候,阿邦望著阿金,忽然覺得很溫暖,他把銀行卡還給阿金,兩人互道珍重、握手告別。
新的一天,當阿金再次把銀行卡插入提款機中,卻發現這張只剩98港元的卡中突然有了90萬港元,原來是當初借她錢的“情人”終于連本帶利的還錢與她,也給她的生活帶來了新的理想和希望……
但現實中,廟街卻是最底層人的生存方式,甚至是唯一的茍且的生存方式。
這里,最體面的工作或許是擺地攤。
當年包叔的母親就是在廟街以擺地攤營生。
直到二十年前,港y政府才正式承認廟街的攤販經營,并劃定了“小販認可區”,規劃了600多個攤位。
從此,廟街攤販合法化,并成為香江獨具特色的市井文化。
不過這里雖然正規商業化了,但是治安環境依然混亂不堪。
馬忠記得去年大年初一的晚上至初二早上,旺角這里就曾經爆發過嚴重的b力沖突事件,因廟街小販問題而引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