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看成,這位兄弟,勞駕您能瞧瞧這車內飾嗎?”這位老板眼睛一亮也來了興趣。
“這有什么的,”李國強順勢打開車門展示內飾:“您看這真皮座椅、全景天窗,還有車載播放系統……配置比合資車還齊全。”
圍觀的人群中響起一片驚嘆。
一位戴眼鏡的中年男子俯身查看儀表盤:“這做工細節處理得真精細,接縫均勻,按鍵阻尼感也很高級。”
然后,他拿起隨身帶的相機對著車拍了幾張照片,“我是個汽車愛好發燒友,想讓我那個圈子的朋友都見識見識咱們的國貨之光。”
……
五月初,《汽車之友》雜志社收到一封厚厚的讀者來信。
主編林志軍拆開一看,是“京馳—200c”的三萬字用車體驗報告,附帶著全程油耗記錄、山路爬坡視頻甚至底盤泥水腐蝕情況的照片。
最震撼的是最后一張圖——里程表顯示“15000公里”,而車況依舊如新。
“老陳!”林志軍喊來試車編輯,“馬上聯系'京城汽車集團',安排京馳-200c車型的深度測試!”
三天后,雜志社的測試團隊把車子開上了懷柔山區。
在連續發卡彎中,捷克專家調校的底盤展現出驚人穩定性;急剎測試時,abs系統讓車輛在雨后的柏油路上劃出完美的制動軌跡。
“難以置信!”試車員馬曉偉摘下頭盔,“這操控感接近寶馬3系了!”
六月刊的《汽車之友》用整整八個版面報道了測試結果,標題震撼——《國產轎車的逆襲:京馳-200c全面超越同一檔某合資品牌?》
這期雜志上市后,一汽大眾的德方技術總監施密特把刊物摔在會議桌上:“這是侮辱!夏國車怎么可能比我們強?”
但市場反應更直接。
“京城汽車4s店”以及各大汽車銷售公司的“京馳—200c”款車型的訂單一周內暴漲300%,甚至出現加價一萬提車的黃牛。
六月中旬,y視《經濟半小時》做了專題報道。
鏡頭前,華清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指著底盤結構贊不絕口:“看這個副車架設計,既考慮了操控性又兼顧舒適性,完全是歐洲豪華車的思路!”
最精彩的畫面出現在結尾——攝制組偷偷拍下德意志大眾夏國區員工前來購買京馳-200c的場景。
銷售員笑著說:“這已經是本周第三個大眾員工來買車了。”
……
京城汽車客服中心。
接線員小張戴著耳機,飛快記錄著:“王先生您好,您反饋的空調異味問題.什么?您是說開了一個月就沒了?現在覺得制冷比雅閣還快?”
這樣的電話每天要接上百個。
客服主管整理出《京馳-200c用戶滿意度報告》,幾個數據格外亮眼:
故障率0.8%(行業平均3.2%)
綜合滿意度
推薦購買率
報告里還夾著些特別的留言。
西山省某小煤礦老板馬金寶來電說道:“以前覺得開國產車丟面兒,現在我的雅閣扔車庫吃灰了!”
更有趣的是某駕校教練的反饋:“這車離合輕、開起來特舒服,學員通過率提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