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這些年,不僅是高校實驗室沒錢,那些教授拿不到經費,對于各大科研單位來說,也同樣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那句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就是國內航天業最為尷尬的傳聞,雖然有些夸大其詞,但日子難過,卻也是事實。
看著眼前北斗工程辦公室的這些年輕人,孫院士不由嘆了口氣,眼前這些人,都是他親自招募過來的,但眼下能給他們提供的待遇,實在是有些差勁。
在這個項目工作的人,現在每個月拿的薪酬,只有在外企工作的人的五分之一不到,甚至可能是十分之一。
至于單位分房什么的,更是遙遙無期,說是在這里工作的人,靠著信仰在支撐都不為過……
也就是去年,被阿美利加關了gps衛星導航,國內一艘貨輪被被困公海,包括一些衛星發射失敗后,國內才重新開始了對北斗系統的重視。
但再重視又有什么用,經費不夠就是不夠,造衛星要錢,發射衛星更需要大把的錢,光靠計算,可讓衛星上不了天!
而且衛星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是需要協調包括航天管理局、航天科技集團、眾多科研單位、高校、公司配合的。
就像阿美利加nasa六十年代登月,那是調動整個阿美利加的國力,幾十萬人為了一個項目奔波,每天大把的經費了出去。
北斗項目的費,肯定沒有阿美利加登月那么貴,但再講性價比,它也需要費啊!
孫院士這幾年,最大的精力,反而不是設計跟研發北斗導航衛星、火箭,而是四處籌集經費……
他的資歷跟人脈擺在那里,可現在航天管理局那邊,也是囊中羞澀,實在是給不出北斗項目多少經費。
現在猛然聽到,有公司,能捐贈一顆衛星發射費用,孫院士怎么可能讓北斗項目錯過這樣的機會!
哪怕是豁出去這張臉皮,他也要被北斗項目,搶到這顆衛星的經費,甚至是更進一步,他親自去拜訪高德,也不是不行,只要對方能給北斗多提供一些經費!
“我現在去總局那邊,只要高德審查沒問題,那就給了高德那張地圖測繪資質又如何”
孫院士說罷,就向著航天管理局那邊趕了過去,他是要給北斗搶到這筆經費的。
整個北斗項目,拖延的時間太長了,孫院士也擔心遲則生變這種事發生。
國內這些年,研發風氣已經變了,造不如買的口號,是喊的震天響。
孫院士對于這口號嗤之以鼻,他當年是參與國內航天建立的,他太明白,那會有多難了,那個時候,阿美利加也好,當時還沒有倒下的毛熊也罷,愿意把衛星、火箭、導彈的技術,賣給國內嗎
所以孫院士,對于國內這種研發風氣的變化,是深感厭惡的,可相信所謂的“全球化”的人是越來越多。
再加上北斗項目這些年進度緩慢,費又不斷增加,國內航天業,也不免出現了另外一股聲音。
那就是加入老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工程,讓國內搭上老歐洲順風車,只要投一筆錢,未來伽利略系統建成了,國內就可以用了。
也省去了大把的研發經費,直接就一步到位了,畢竟那些老歐洲小國,不也是這樣加入的
對此,孫院士當然是反對的,這種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對方哪天反悔了,又像阿美利加一般,突然對國內關閉了信號,到時候又能奈對方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