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輩子的《論語》長什么樣,岳川不知道。
除了課本上學過的某些句子,其他一概不知。
但是這輩子的《論語》……
《黃先生與階梯說》、《黃先生與權說》、《黃先生與柄說》、《黃先生與大千世界說》;《黃先生與姜國新政五章》、《田先生與君臣說》。
前四篇,是南郭合出殯當日,大黃與眾人在小院中席地論道說的內容。
姜國新政也被算到了大黃頭上,也確實跟大黃有關系。
最后一篇,則是田氏宗主臨終前的話語。
隨便翻了翻,記錄得還不錯。
或許是內容太少,為了充字數湊篇幅,孔黑子等人非但沒有對文字進行精練,還反其道而行。
每一句話都記錄得非常詳細、詳盡,甚至還包含了大黃說這話時的動作、語氣、神態,記錄了圍觀眾人提問的話,以及提問者的姓名、身份、相貌。
原文下面還有孔黑子以及諸弟子的品評。
大致就是觀后感、讀后感。
諸弟子挨個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再由孔黑子做總結。
有時候還會二次討論、三次討論,不同時間下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總之,六個章節,愣是水出來一本書。
岳川再仔細翻,黃先生五篇前還有一個單獨的頁面,介紹“黃先生”何許人也。
在《論語》中,對大黃的描述為:有賢黃一,字號不詳,無名地從無名師,后至姜國拜南郭合門下,習管圣學說,承南郭衣缽,學文習武,均有所成,王子陽甚異之,拜為國相,參政議事。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這段文字中有一股酸味。
岳川湊近了仔細聞,卻又一無所獲。
《田先生與君臣說》前面也有一個類似的單章,介紹田氏宗主的姓名、身份,以及田氏概況等。
岳川看出來了,孔黑子志向遠大。
其《論語》還會不斷更新。
田先生一篇算是連載到頭了,田氏宗主拿命換了個露臉的機會。
但黃先生還會有新的言論發出,繼續更新。
有黃先生篇和田先生篇,自然也可以有李先生篇、張先生篇等。
《論語》不再是一家之言,而是集天下有學之士言論。
一旦做出名氣,搞不好就是權威的報刊、雜志,到時候會有眾多學者帶著自己的作品找孔黑子品評斧正,然后刊行天下。
這里面有一個不起眼的信息:大黃被姜國拜為國相。
那些想要出仕,想要獲得重用的有學之士怎么揚名,怎么被列國君主知道和賞識呢?
以往,肯定是得像孔黑子那般,周游列國,“你好,你們還招人嗎”。
國君待見,還有坐而論道的機會,嘗試著用自己的學說或者學識打動國君。
國君不待見,連論道的機會都沒有。
沒辦法,人家國君也是挑人的,沒有名氣,啥也不是。
可如果能將自己的學問刊入《論語》,傳揚天下,就不一樣了。
人在家中坐,飯碗天上來,列國使者沖到家門口請人。
比如諸葛亮,也是先有名氣傳揚在外,才有劉備三顧茅廬。
至于名氣從何而來,水鏡先生一張嘴使勁的吹——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
這就是宣傳的重要性。
能把“臥龍、鳳雛”捧至云端,自然也能令其跌入泥田。
關鍵得看誰在吹,怎么吹。
岳川很期待,《論語》流傳天下后,各國是什么感覺,又能在這個百家方興未艾的時代引發什么樣的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