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萬萬人,吾擔之不起啊。”
然而,岳川堅持叩拜,禹只能受下。
“哎,吾僅僅是一道元神殘留,并非本體,也無法給你什么饋贈。也就這一手占卜之道,你若愿學,吾可盡授予你。”
岳川心中大喜,“長者賜,不敢辭!”
禹哈哈一笑,隨即向岳川講述起占卜道具的名稱、來歷、用法等等。
古人信天命、信鬼神,當然,這個“天命”和“鬼神”是更高層次、更廣義的,而非后世鼓吹的“天人感應”或者“牛鬼蛇神”。
人不能直接溝通天命和鬼神,只能借助某種道具或者方法,獲得星星點點的信息,通過一定的方法破解、解密。
在岳川看來,這就是三維世界的人,上升到四維世界,甚至更高維度,抓包到了某些支離破碎的信息。
比如之前的“大禹十卦”。
你說它準確吧,還真準到離譜,幾千年后的事情都能窺測到。
可你要說它有什么用,除了岳川,換成其他人誰也解不出來。
就算解出來,也基本錯得離譜。
有可能負負得正,正好蒙上了,也有可能雪上加霜,傷口撒鹽。
這就是大數據的重要性。
禹沒有大數據支撐,卦算得再準也沒用。
岳川在寫下“文以載道”時,獲得功德的獎勵,上輩子接觸過的所有信息都重溫一遍。
當時覺得這個獎勵很雞肋,現在一看,艾馬~~真香
再學會算卦,簡直無敵。
這個價值十六萬萬的頭還真沒白磕。
古人占卜的方式大概可歸納為問天命、問鬼神。
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占卜的方式和工具都有不同,甚至不同個人也有各自的偏好,覺得什么準確率高,就一直用這個。
不過大致可分為:龜甲、骨牌、蓍草、玉錢、竹筮等。
禹最先說的是甲骨問鬼神法。
龜甲和骨牌耳熟能詳,就是“甲骨文”的載體,殷商時期最流行的占卜工具。
《禮記·表記》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
目前出土的商朝十幾萬片甲骨幾乎全部都是占卜記錄,內容各式各樣,上至祭祀、征伐、任免、婚喪大事,下至生育、疾病、田獵、出行、天氣,甚至連牙疼、打噴嚏這種事也要問卜。
而甲骨占卜法,是將龜腹甲打磨平整,或者牛肩胛骨去掉縱向豎起的那一根,打磨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