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甲骨背面鉆出數量不一的棗核狀凹孔,大概比筷子頭大一點。
遇到什么事情,就拿燒紅的金屬棒在凹孔中滋一下,使甲骨另一面裂出紋路,然后根據這些紋路進行解讀信息,判斷吉兇。
古裝劇里某些后宮爭寵橋段中,在龜甲上預先刻出紋路,再通過炙烤令裂痕循著刻痕出現“吉/兇”、“生/死”等文字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唯一能證明的就是作者缺乏常識還不查資料,完全是一拍屁股就來。
因為占卜用的甲骨都是特制的,不是隨便拿一塊就能用的,也不是誰都能占卜的,而且裂紋的位置、形狀、走勢也都是隨機的,獨一無二的,人為能夠控制的話,就太小看古人了。
最后就是對各種“卦象”的解讀權,也不是一個后宮之人能夠接觸到的。
通過這些占卜之法對紋路形狀、走勢等進行解讀,就可以在未知之中尋找蛛絲馬跡。
根據事情的大小以及重要程度,滋的次數也有不同,芝麻綠豆大的屁事可能滋一下就行,但婚喪嫁娶、行軍打仗,可能得滋十下八下。
龜甲和骨板珍貴,同一塊甲骨會多次使用,直到上面的小孔滋完為止,占卜的內容和結果刻在上面,用以存檔和查閱。
這些占卜用的甲骨不能隨意丟棄,要妥善保存,積累一定數量或者一定年限后葬入土中,同時還得陪葬牲畜等祭品。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一直保存到現在,被大批的發掘出來,并且通過精研甲骨文的專家學者破譯,不斷還原出來,重現殷商時期社會、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信息。
幾千年后的子孫通過這些甲骨看到了最真實、最清晰的大商,反觀商朝之后歷朝歷代,文字資料浩如煙海,但是曬干水分,有多少干貨呢?這些干貨里面,又有多少真東西呢?
太多太多的文字、資料、信息被篡改、扭曲、刪減,變得面目全非。
刪前人者,后人亦刪之;污前人者,后人恒污之。
反倒不如將歷史塵封地下,待后人評說。
現在,還覺得古人愚昧、落后、迷信嗎?
周朝開始一改前人甲骨紀事的傳統,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
他們到底在隱藏什么,又或者……在懼怕什么?
甲骨占卜法有一套完整的解讀邏輯,類似《易經》那種,或者干脆就是《易經》,只是比后世流傳的《易經》更完整,也更詳實罷了。
至少,禹教授岳川的這些內容和《易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卻又似是而非,岳川更加確信,上輩子的《易經》不但被刪減了,還被篡改了。
“文王拘而演《周易》”很可能就是最早的“焚書”行為。
緊接著是蓍草和竹筮占卜法,岳川頓時精神一震。
蓍草是一種多年生直立菊科草本植物,高三余尺,羽狀葉脈互生。
夏秋之季開白花,深秋枯槁,逢春又生。相傳這種草能生長千年而莖數三百。
蓍草是草本植物中生長時間最長的一種草,它的莖又很直,因此傳說用蓍草占卜很靈驗。
如果手邊沒有蓍草,或者季節不對找不到蓍草,也可以其他物品代替,一般都是直且長的草木,而最常用的就是竹棍,也就是筮(shi)。
這個筮(shi)就是竹子削制的小棍,一頭方一頭圓,暗合天圓地方,長度、顏色、紋理等也非常有講究,從字形上看就是一個巫把竹棍舉到頭頂上占卜。
岳川心中一愣,暗道:這東西有點熟啊,不是一般的熟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