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吉猴王適應奔跑和顛簸后,瞬間大起膽子,松開馬脖子,在馬背上翻跟頭,單手托著馬背做托馬斯回旋。
好吧,現在它不叫托馬斯回旋了,而是弼馬溫回旋。
“土地公,這匹馬能給我嗎?”
岳川心中擺了擺手,“我也就這兩個,你還惦記上了,一邊去!”
吉吉猴王一步三回頭的看著果下馬。
岳川大聲說道:“我警告你,千萬別給我弄出大馬猴來,小馬猴也不行。”
吉吉猴王慌忙抱頭逃竄。
岳川發現自己忽略了一件事——畜力!
古人沒有機械,只能役使各種牲畜來減輕勞動強度,提升勞動效率。
比如用毛驢拉磨,用牛耕田,用馬拉車。
尤其是牛馬。
一個是農耕民族的重要工具,一個是游牧民族的重要武器。
而游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優勢,基本都是建立在馬匹上。
中原國家有養馬之地的時候,游牧民族都是被壓著打,可一旦中原國家丟了養馬之地,就要被游民民族吊著打。
中原沒有養馬之地,也沒有熟練的騎兵。
農夫放下鋤頭,拿起長槍就能當步兵,但是農夫放下鋤頭練上十年也成不了騎兵。
游牧民族的小孩子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騎射就是家常便飯,男女老少都能開弓,雙方的騎兵訓練成本根本不成正比。
“如果中原的孩子也能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就好了。”
原本,這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看到果下馬的那一刻,岳川心中一動,這事也不是不可能。
就跟城市里養金毛、拉布拉多一樣。
為什么不能養果下馬呢?
果下馬的體型相當于中型犬、大型犬,不算太大。
個頭小就說明吃得少,而且吃素、耐粗料,飼養成本不高。
跟那些拆家的蠢東西不同,果下馬是干活的好幫手,這種馬被馴化出來就是專門干活的。
它不僅有耐力,還勤勞能干,善于在在濕滑的山坡行走,很適合在多雨的南方運輸貨物。
身高不超過一米,體重不過百斤,卻很有耐力,可拖千斤重物。
古書上所說的羊車并非是用羊駕駛的小車,而是和羊一樣大小的果下馬駕駛。
只可惜,歷朝歷代都喜歡高頭大馬,矮腳馬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很多品種都滅絕,或者瀕臨滅絕。
岳川心中暗道:這一次,不會了!
吉吉猴王能騎馬飛奔,這就說明普通孩童也能騎。
如此一來,中原國家的孩童也能“從小在馬背上長大”。
馬的壽命通常三四十歲,個別的馬能達到六十歲。
好好照顧的話,小馬能陪伴一個家庭祖孫三四代的童年。
成年人雖不能舒服地騎乘,但是給小馬背兩個竹筐,當個馱獸也不錯。
文人出門踏青,讓小馬背著食物、飲水、蒲團、雨傘、棋盤之類的物品,也是一種雅趣。
岳川越想越覺得可行,于是帶著兩匹果下馬找到大黃。
“你看這倆小家伙怎么樣?”
大黃看了又看,“老師,您這是?”
岳川笑著說道:“蜀中暫時沒什么事,咱們回姜國一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