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大黃免費提供這些東西,一個錢都不收,否則一群人寫書仨月一分錢沒賺到還倒欠平臺一筆稿費。
于是有弟子另辟蹊徑,對準了當下最流行的《大俠姜十三》。
宮里有相關的文稿,不過這些文稿都是宮人們記錄,只能是記錄,別說文筆了,字詞都不通順。
姜國贈送給各國使節畫冊,基本都是以畫為主,以文字為輔,每一張插圖就寥寥幾句話。
為什么呢?
寫得爛啊!
真要搞文字版,姜國丟人就丟到姥姥家了。
于是,孔黑子就走了大黃的門路,從宮中討來一套文稿,然后師徒十多人關起門來二次創作。
《大俠姜十三》原本就是時下爆款,受眾基礎遍布姜國每家每戶。
城隍廟有影子戲,稷下飯莊也有評書、相聲,其中許多精彩橋段那叫一個耳熟能詳,朗朗上口。
孔黑子等人有生花妙筆,將這些故事二次加工,頓時變得不一樣起來。
保持原劇情的基礎上,對細節進行深挖。
比如長相、衣著、穿戴、神情、動作等進行細節刻畫,還有沿途風景、建筑、人文、地理進行重點描述,每個出場角色的過去經歷進行深挖。
如此一來,就有了夾帶私貨的空間。
孔黑子和諸弟子大膽一點的,直接用主角的口吻講大道理。
也不是胡編亂造,就是把原話進一步簡練,寫得更文藝,辭藻更華麗一些。
膽小一點的就是用配角的口吻講道理,通過不一樣的視角講述不一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主角的話震耳發聵,配角的話引人深思,就是路人甲小角色都時不時語出驚人。
總之一句話,往長了寫,往多了寫,別怕沒人看,就怕你字數跟不上。
這不,原本薄薄的畫冊,愣是搞成大厚本子。
大黃將一摞堪比板磚的厚部頭書放到長卿手上。
原本站著的長卿瞬間跪了下去。
草率了,沒想到這么重!
哪怕是鋼筆抄錄的蠅頭小字,百萬字的量加起來,篇幅也不小。
長卿欲哭無淚,“這位兄臺,我只是想打聽打聽稷下乘涼,你簡簡單單說幾句不得了,怎么這般……這般……”
贈書,這本是志趣高雅的行為,但是長卿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大黃一本正經的說道:“問題……稷下乘涼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的,需要你自己去領悟。”
對于宣傳自家老師的道,大黃真是不惜血本、不遺余力。
這時候,岳川牽著兩匹小馬走過來,“呦,你們這是怎么了?”
大黃簡單的說了一下。
岳川無語,五百個姜錢啊,窮苦人家半年甚至一年的花銷了,直接眼都不眨的扔了出去。
家里開鑄幣廠你也不能這么撒啊!
還有這個齊國小哥兒……他叫什么來著……
“學生長卿,見過這位兄臺。”
手上抱著一摞厚書,沒法行禮,長卿只能尷尬的笑了笑表示歉意。
岳川精神一振。
這錢撒得好啊,也沒扔給外人是不是?
買書,孔黑子師徒就有錢吃飯了,吃飯,不是又把錢送回來了嗎。
再說,孔黑子師徒書賣不出去沒錢吃飯,自己也不能看著他們餓死,早晚還是得接濟他們,對不對?
“那個誰……還有什么書,一樣來一本。大黃給錢。”
“長卿啊,抱著挺沉的吧?來來,叫小駟給你馱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