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圍困姜國長達半年之久,使得城中水盡糧絕,不仁不義至極。
如果當時姜十三有機會放出蝗蟲,將楊國的莊稼啃食一空,自己恐怕不會有半點同情,反而會為姜十三拍手叫好吧。
于是龍陽改口道:“針對不仁不義之輩,何須拘泥于禮。”
幸虧40米大刀拔得慢,險些誤傷友軍。
文章中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自一百多年前管仲首次提出這個倡議,此后諸位霸主都是以“尊王攘夷”自居。
尊王大家懂,給周天子上貢嘛,誰不服周天子就揍誰。
這一點,霸主國一向是非常積極的。
但是攘夷,就只存在于概念中了,甚至流于口號,浮于表象。
攘,排斥、抵御的意思。
但是在《馬政》中,第一次提出主動進攻,報仇雪恨。
如果是以往,大家肯定一笑了之。
人家根本不跟你打,你追又追不上,怎么報仇雪恨?
但是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龍陽目光期待的看著大黃,“國相必定不是空手而來吧?還不將書中之神器拿出來?”
大黃指著門外說道:“已經為馬匹穿戴整齊了,還請君上移步觀之。”
龍陽頓時糾結,“百日之期未至……”
“院中并無外人,君上大可放心。”
“哈哈,閉甚鳥關,我這身子骨都快生銹了。走走走,出去活動活動!”
翻身上馬感受了一下,龍陽瞬間察覺出不同之處。
之前不是沒騎過馬。
可是馬背上光溜溜的,毫無鋪墊。
如果馬兒有肉還好,有點緩沖,不會蛋疼。
可要是馬兒瘦骨嶙峋,背上的脊椎骨在胯間來回摩擦。
那滋味,就像鈍齒的鋸條在雙腿間反復拉扯,銷魂滋味甭提了。
雙足也沒有借力之處,就那么空蕩蕩的吊著。
馬一跑起來就只能俯下身子,抱住馬頸。
別說揮舞兵器或者張弓搭箭了,腳底下稍一顛簸,直接被跌落馬背。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龍陽繞著大院子跑了幾圈,興奮的手舞足蹈。
“好舒服!騎馬可比坐車輦舒服多了,也爽快多了!哈哈哈!”
“此時方知,《馬政》所言非虛,有此二物,騎兵脫胎換骨。”
“那長卿何許人也,竟然有這般遠見卓識?”
大黃說道:“齊國樂安人,年方十八,游學至此,正居住在我那院中。”
龍陽大吃一驚,隨即感慨道:“英才何其多也,是我小視了天下豪杰!”
“君上不欲見上一見?”
龍陽搖頭,嘆息道:“此等大才,絕非池中之物。觀其騎兵戰策,必是胸有驚雷、心藏猛虎之輩。我姜國便如這小院,馬兒還未沖刺便要撞墻,必須調頭折返。挽留不得,不如不見,免得余生牽掛。”
大黃聲音轉冷,“君上這般自怨自艾,如何前往人人如龍之大世界,又如何配得上我盡心竭力輔佐!”
龍陽猛然一驚,翻身下馬,朝大黃一揖到底。
“龍陽失言,還望國相不要介懷!”
大黃扶起龍陽,說道:“我有三策,可解君上之憂,為姜國揚威萬里!”
“國相欲舞干戚之事、興兵戈之禍?此舉怕是不妥吧?”
大黃從懷中掏出一沓裝訂好的文稿,神秘的說道:“君上一看便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