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更不用說了,李杰雖然只準備了一大塊,但卻是最上好的五花肉。
雞蛋李杰提了一籃子,究竟有多少他也懶得去數,反正都是空間出產的。
除此之外李杰還帶了一些臘腸和瓜子,小糖等東西過來,反正能想到的年貨物資,基本都準備了。
見到李杰和周小雪兩人帶了這么多東西過來,趙家眾人覺得有些驚喜莫名。
不過還好,這已經不是李杰第一次這么做了。
最近幾天他時不時就和周小雪一起來家里蹭飯,不過都不是空著手來的,會送點東西過來。
又或者是喊大隊長趙德山到家里吃飯,結果趙德山回來的時候,卻會被塞上一些煙酒,又或者是給小孩子吃的零嘴。
有了周小雪的加入,加上孫月華和她的兩個兒媳婦,一樣樣食材被快速處理起來,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準備做晚飯了。
現在時間還早,不過下午兩三點的樣子,但是在過年這一天一般人家會早早的吃完午飯,然后開始為豐盛的年夜飯做準備。
李杰剛剛和周小雪來的時候,大隊長趙德山一家老小已經吃過,正在籌備晚上年夜飯的食材呢。
有兩人帶來的東西,今天這頓晚飯肯定會非常的豐盛。
周小雪也去跟著忙活了一會,和孫月華以及她的兩個兒媳婦有說有笑,相處的很是融洽。
食材籌備完畢后,還沒到晚飯的時間。
于是眾人便坐在堂屋閑聊著,打算等會天色晚點再開始做飯。
畢竟食材都已經處理好,想要做飯還是很快的,而且今天晚上,孫月華也仔細籌備了一番,準備了足有十道菜,也意味著十全十美。
就這樣,眾人聚在大隊長家的堂屋內喝茶聊天,說一些日常生活的瑣事。
話題聊到了下鄉插隊的知青,李杰也和大隊長趙德山等人說了,前兩年也有知青到他所在的李家村插隊,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到李家村插隊的是最早的一批知青了,他們基本上都是來自魔都和帝都等大城市的年輕人。
畢竟在響應國家號召的時候,也是大城市的青年先反應了過來,然后才席卷全國,這才掀起了浩浩蕩蕩的上山下鄉運動。
不過對蘇勇他們那些人來說,下鄉插隊的早,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因為是最開始第一批下鄉插隊的知青,再加上這群年輕人的身份很不一般。
所以在分配插隊地點的時候,雖然偏僻了一些,但是最起碼吃得上飯,不至于太過艱苦。
而兩三年后的今天,再去下鄉插隊,去的是一些真正偏遠的地方或山區。
就比如周小雪,來到了大西北的趙家村,這里不僅生活艱苦就連喝水都是問題。
至于李杰小舅子邱明杰,已經是去了北大荒,那里雖然土地肥沃不缺糧食,但是自然天氣很惡劣。
不過第一批下鄉插隊的知青,除了占有先機,分配到了稍微好點的地方,他們也比其他下鄉插隊的知青要多吃幾年的苦頭。
在李杰的印象中,這些知青想要回到他們來時的地方,最起碼也要七、八年之后了。
現在是一九六九年年底,估計還要等個七、八年,高考恢復之后緊接著改革開放,他們才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