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自然也沒有閑著,和這群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比起來,他還算得上是頗有做飯經驗。
于是他化身總指揮統帥全場,和眾人一起做飯。
這頓飯,一直忙到下午一點才吃上,但所有知青都感覺到異常的充實與滿足。
原本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的那一點思鄉之情,終于被驅散一些。
雖然快樂只是暫時的,等明天之后,或許還會恢復到以往的艱苦生活。
但是今天這頓豐盛的午飯卻是實實在在的,包括李杰送的東西,也夠他們支撐一段時間了。
而且李杰還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之前他們這些知青,因為最開始的時候鋪張浪費,導致糧食不夠吃,欠下趙家村糧庫的糧食,已經被他給還了。
得知這個好消息之后,眾知青心頭也不由得松了口氣,一直壓在他們心頭的負擔終于是沒了。
而且有了之前餓肚子的經驗,現在這些知青都非常的節約,之前那般的窘境應該不會遇到了。
吃完飯之后,李杰依舊是沒有離開,下午的時候泡了壺茶,眾人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小日子說不出的愜意。
到晚上的時候李杰故技重施,說是簡單做點飯一起吃,但依舊是從小房間里拿了不少食材過來。
考慮到這些知青們以后生活的窘境,李杰這次還特意多做了一點主食。
這樣一來,剩下的饅頭和雞蛋餅子,也夠這些知青們再吃兩頓。
和這些知青相處了一整天后,李杰也發現,這些人其實還是比較單純的。
之所以會選擇下鄉插隊,大多數是和周小雪一樣,停課在家閑著無聊經常出去看熱鬧。
然后受到了別人的蠱惑,覺得自己應該為祖國的建設發光發熱,然后便熱血上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下鄉插隊。
只不過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經歷了現實的毒打之后,這些年輕人們也認清了自己,但是想回去卻不可能了。
所以在趙家村這邊,親身經歷艱苦的生活之后,他們也難免有些抱怨,時常去緬懷以前在鳳凰縣的生活。
路是自己選的,不管怎么樣,都要走下去,但是這群年輕人確實挺可憐的。
不過李杰也知道,自己能幫到他們的就這么多了。
雖然李杰名義上,是為了幫助表妹周小雪,幫她改善惡劣的生存環境。
但是村里有了和外面交易后,這些知青們也不是不可以參與。
過幾天村里打了井之后,這些知青們也是直接受益者,至于他們以后的生活,李杰管不了太多。
知道李杰第二天要去縣城那邊辦事,順便給家里寄信之后。
這些知青們,也想著給家里寫封信,但是苦于沒有紙筆。
不過還好李杰早有準備,晚上分別之前給每人都發了一些信紙和一支筆,算是送給他們的。
然后告訴他們,今晚睡覺之前盡量早點把信寫完然后給他。
這樣明天他一早出發去縣城,就不用再把眾人喊起來了。
收到紙筆的知青們一個個心懷感激,然后開始在紙上訴說對親人們的思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