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杰你就瞧好了,我這就準備,保證讓大家吃得滿意,吃得舒心!”
隨著一聲聲勞動號子的響起,新房的建設熱火朝天地展開了。
李杰站在一旁看著這些熟悉的面孔聽著他們的歡聲笑語,心中涌起了一股無法言喻的溫暖。
他知道,這份深厚的鄉情是他無論走到哪里都無法忘記的寶貴財富,這所即將建成的房子,將是這份情感最好的見證。
在這個時代,大多數村民建房仍然采用傳統的土坯房,但李杰憑借自己在縣城鋼鐵廠的工作關系,成功獲得建房所需的特殊材料。
作為卡車司機和采購員李杰在廠里有不錯的人脈,他找到了隊長趙勝利,經過一番請求和解釋,很輕松的拿到了寶貴的批條。
這些批條意味著窯磚廠和水泥廠,將會對他開放供應,不會因為物資短缺而拒絕提供建筑材料。
拿到批條后李杰立刻前往窯磚廠,廠方見到批條,便不再為難,迅速為他準備了所需的磚頭。
接著,他又開著廠里的卡車,前往水泥廠,同樣順利購得了水泥。
有了這些關鍵的建筑材料,李杰便親自駕駛滿載磚頭和水泥的卡車,一路風塵仆仆地回到了村里。
李家村的村民們,看到李杰帶回的磚頭和水泥,無不感到驚訝和羨慕。
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能夠用上這些建筑材料,無疑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
施工現場,村民們個個精神抖擻,干勁十足。
李杰不僅提供了足夠的建筑材料,還確保了所有幫忙的村民,都能吃飽且吃好。
每天工地上的飯菜都是豐盛可口,這讓村民們的干勁更足了。
在這樣的氛圍下,工程進展飛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座由十二間房間組成的大院子便拔地而起。
這樣的規模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但是考慮到李家的家庭成員眾多,這樣的設計也是必要的。
李家有四兄弟,這樣算起來,一家才分了三間房子,倒也不多。
房子建成后李杰站在嶄新的屋檐下望著這片屬于自己的家園,心中充滿了自豪和感激。
他知道這一切不僅是自己的努力,更是全村人團結協作的結果。
而這棟用磚頭和水泥建造的房子,將成為村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見證著李家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蓋房子的時候,不管是李水根還是陳秀芳,都不停的念叨著幾個孩子實在太折騰了,就知道浪費錢。
可是當房子蓋好之后,漂漂亮亮的大房子出現在眼前,眾人又喜不自勝,就連老兩口的臉上也是堆滿了笑容。
李杰倒是沒有太深的感慨,前世他不僅住過磚瓦房,還住過平房和樓房,直到最后住進了縣城里的商品房。
不過在他看來,住這最舒服的還是農村自建的小洋樓。
自成一戶,住著舒服,院子里可以養貓養狗,還能種點菜,還不用去擔心停車位的問題,巴適得很。
見父母開心李杰也覺得有些高興,之前擔心太過高調,再加上特殊年代,所以一直保持低調。
今時不同往日,到了明年就是改革開放的時候,再過一段時間,他和弟弟妹妹,侄子侄女又會收到錄取通知書。
有大學生的身份加持,沒有村民會蠢到找他們家的麻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