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李杰提出,讓老兩口搬到縣城去住,父親李水根就坐在門檻上,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眉頭緊鎖的說道。
“在村里住慣了,去城里干什么,人生地不熟的!”
母親陳秀芳,大多數時候,在一旁縫補著衣物,也會附和說道。
“就是,都去縣城住了,地咋辦?還有那些雞鴨鵝……”
只能是看著辦了,如果可以的話,當然還是一大家子團聚比較好。
李杰無奈地搖搖頭,心里始終懷著那份對團圓的渴望。
他望著遠方,想著一定努力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李杰心想,若是侄子侄女們在帝都這邊成了家,老兩口肯定會按捺不住,說不定就會愿意搬過來。
他在心里默默盤算,想象著一家人在帝都團聚的美好場景,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畢竟,對于長輩來說,子孫的幸福和團聚是他們最大的期盼。
這種期盼就像深埋在心底的種子,一旦有了合適的土壤和陽光,便會迅速生根發芽。
不過現在談論這些,還為時尚早,李杰自己都還沒有摸清楚,帝都這邊的情況呢。
他微微皺起眉頭,那兩道濃眉就像兩團糾結在一起的烏云,透露出他內心的憂慮。
他深知前方有許多未知等待著自己去探索,此時就規劃得太過長遠,未免有些不切實際。
帝都的大街小巷、人情世故、發展機遇,對他來說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需要他一步一步去描繪清晰。
想起家里的父母,李杰又想起自己的師父陶永華。
師傅慈祥的面容在他腦海中浮現,飽含智慧和關愛的眼神仿佛就在眼前。
陶永華臉上的每一道皺紋,都像是歲月書寫的故事,講述著過去的滄桑與堅韌。
老人家身體本來不太好,若不是被昔日的老部下,悄悄轉移到了鳳凰縣,被李杰帶到了村里生活,又喝了不少的靈泉水,可能早就撐不住了。
李杰依稀記得,師傅剛來村里時,面色蒼白如紙,身形消瘦得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每走幾步路,都要大喘上幾口氣。
沉重的喘息聲,就像破舊的風箱,沉重而吃力。
但在靈泉水的滋養和村里寧靜生活的調養下,身體漸漸有了起色。
老人家的臉頰開始有了一絲血色,眼神不再那么黯淡無光,步伐雖然依舊緩慢,卻也比之前穩健了許多。
好在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隨著大風暴逐漸吹過,整個國家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人們臉上洋溢著希望和活力,街頭巷尾充滿了生機與朝氣。
就連供銷社的貨物也越來越豐富,人們的衣著不再是單調的藍綠灰,而是多了一些鮮艷的色彩。
工廠機器的轟鳴聲此起彼伏,仿佛在奏響一曲奮進的樂章。
李杰知道,到了明年,中華大地會吹響改革開放的號角!
他仿佛已經聽到那激昂的號角聲,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壯志。
仿佛看到廣袤的田野上麥浪翻滾,城市里高樓大廈,如同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