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倒霉,喝涼水都塞牙。
橋倒霉,隨便開來一艘船都要撞橋墩上。
船要是倒霉,電源隨時都會被掐斷。
羅浩猜可能要等青千結束。
雖然自己對青千沒興趣,根本不想為了一個四青大圓滿的虛名做一些事兒。
這種事情以后是要被人詬病的,就像是地雷,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爆炸。
今年的青千遲遲沒有評審,羅浩也有些耳聞,據說在等一位相當牛逼的年輕俊杰回國。
算是千金買馬骨,推遲幾個月,總不至于到明年去。
等著吧那就,羅浩卻也不急。
全國最年輕的院士是奉天金屬研究所的盧柯盧院士,他當選院士的時候年僅38歲。
自己還有10年時間,全國最年輕的院士,應該板上釘釘。
四青評審完,明年自己要去爭取杰青、長江學者和千人。
千人是指千人是指評選進入“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科研者。
這個項目和羅浩沒關系。
杰青和長江學者兩樣,羅浩志在必得。
又是青千,又是千人,羅浩有些惋惜,這得少多少獎勵。
但沒辦法,自己極少出國,除了去印度的兩次4期臨床以外,就出了一次,還差點沒死在巴爾的摩。
甚至自己連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都沒看見,這是個遺憾。
斷了這個念頭吧,羅浩有過巴爾的摩的經歷后干脆對千人這類獎項視而不見。
當院士也不一定要大圓滿才行,比如說最年輕的院士盧柯盧院士,對納米金屬銅的研究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不斷突飛猛進,很快就取得突破。
成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盧院士通過將鐵表層的晶粒細化到納米尺度,他成功地降低了氮化溫度,為氮化處理更多種材料和器件開辟了嶄新的可能性。
這項研究為他成為院士鋪了路。
說起盧院士,羅浩曾經在912西院的時候聽一位老人家聊起過。
當時國內材料學有兩位新星,一個是盧院士,一個是bj物理所王恩哥王院士。
兩人的相同點老人家沒講,但不同點,老人家卻一針見血的點明。
王院士的項目、成果,誰都能想到,可只有王恩哥能做出來,因為別人沒有設備。
盧院士的項目與成果,卻是另外一條路。
他的實驗條件和設備你都有,可是,把想法變成現實的那些步驟,其他人死活都想不到。
這就是天才與普通人的區別。
設備大家都有,但是等他的論文出來了,大家才發現,還可以這樣?
羅浩立志要沖擊最年輕的院士,要在天才之上,肯定要付出巨多的努力。
還有一件事要特別注意,一定要對男女方面的事情慎之又慎。
曾經有中農的院士被抓,撤銷院士頭銜。盧院士也在秦島皇出過事兒,當時鬧的沸沸揚揚,對未來造成了一定影響。
羅浩一路走來,小心謹慎,如履薄冰。
……
今年的天氣不正常,全國各地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一日,大雨傾盆,電閃雷鳴。
做完手術后羅浩背對窗,面對門坐著刷論文,耳邊忽然響起“叮咚~”脆響。
系統裝死好久了,一直都沒頒布任務。
終于來任務了!
系統這個狗東西終于知道頒布任務了!!
羅浩看向視野右上方系統面板。
【急診任務:雷擊后的幸存者。】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