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但總歸有些環節吃不準,車師兄在的話,把握更高。畢竟我屬于紙上談兵,人家車師兄一年實戰十幾、幾十次,沒法比。不是光有一個齊魯方案就行,還要豐富的實戰經驗。”
陳勇抬眼看羅浩,見羅浩幾乎躺在椅子上,坐姿很罕見的不標準。
應該是搶救的時候消耗了太多的精力,羅浩也有點扛不住。
二黑蹲在羅浩身邊,像是小了兩三號的竹子,乖巧可愛。
“我看了一篇論文,說二黑這種智能機器人產生很多的垃圾數據,持續消耗著電力。”住院老總笑呵呵的說道,“羅教授,是這樣么?”
“別聽老外瞎胡說。”陳勇直接斥道。
“的確是這樣。”羅浩卻直言不諱的說道,“不過呢,話得看怎么說。”
“怎么說?”
“2019年一篇《大數據與社會學》上的論文就指出,到本世紀60年代,facebook上的死亡用戶可能會比活著的用戶更多。
已死亡的用戶不再會產生新的數據,但是他們生前留下的數據,仍會在未來持續消耗著能源。”
“消耗電力,就意味著排放二氧化碳。那篇計算數據存儲能耗的論文,同樣指出,在數據行業,每消耗1kwh的電能,就對應著0.23kg的二氧化碳排放。”
“!!!”住院老總見羅浩信手拈來,數據詳實,心里有些怪異的情緒。
“不過吧,澳大利亞一次山火,那得排多少碳。”
“就是!”陳勇點完飯,撇嘴,鄙夷道,“蒼穹之下,當年我看的時候就知道那老娘們的屁股是歪的,肯定拿了歐美基金會的錢才昧著良心幫人說話。要不然她現在怎么不上街,怎么不去沖歐洲燒煤的發電廠。”
“不說那些,最近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觀點。”羅浩閉著眼睛,手悠閑的盤著二黑,“全世界的鳥類遷徙有6個大渠道,或者叫做方向,路徑。”
“澳洲山火和美國的山火無形中改變了倆,還有倆是在咱國內走的。”
“放生蟑螂?!”陳勇馬上知道羅浩要說什么。
“差不多吧,候鳥上攜帶病毒,通過遷徙投毒,防不勝防。據說是蒙古那又建p4試驗室了,唉。”羅浩盤著二黑,嘆了口氣,“就不能星辰大海么?非要研究各種病毒,挺沒勁的。”
“!!!”
住院老總已經忘了最開始的話題是什么,他怔怔的看著羅浩。
候鳥?
遷徙?
投毒?
陰謀論吧。
只是這個陰謀論太大了,要先放火燒山,燒死上億的動物和無數樹木,改變候鳥遷移的途徑。
“在朋友圈或者是短視頻平臺發布了一個500mb的視頻,那服務器僅僅是存儲這個視頻,每天消耗的電能,大約就對應著2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并且,它每天都會造成這么多的排放。”
“老總你說的有道理,但這種事兒也就那么回事。什么碳排放,都是扯淡的,人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了。趕上小冰河期,咱得生怕碳排放不夠。”
“現在天氣轉暖,秦嶺都有秦嶺虎了。”陳勇補充道。
“真的會每天都有么?”住院老總問。
“會啊,但能源和能源不一樣,別聽老外瞎嗶嗶。”羅浩道,“谷歌在美國俄亥俄州和俄勒岡州都有數據中心,但前者的碳排放是后者的5倍。
這主要是因為不同地區的電網,新能源裝機占比不同,單位碳排放就會產生區別。
例如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每kwh電力只對應2克二氧化碳,但是在波蘭華沙,每kwh電力就對應著723克二氧化碳。”
“有本事把市場放開,全都裝上光伏,老鄉,開門貿易!”
住院老總笑了笑。
“好好干活就行,那種似是而非的東西看看也就得了。現在就為了不和咱貿易,他們都開始燒柴了,什么碳排放,那群狗東西也不提了。”
“好像環保少女被抓了?”住院老總問。
羅浩沒回答這個問題,手輕輕的盤著二黑,像是想著什么。
“羅浩,你放松一點,回去再說。”陳勇勸道。
“沒,我沒在想患者。”羅浩道,“我在琢磨等患者病好了,攢個飯局。”
“???”
“???”
“患者的大爺,李教授,工大的那位,研究的方向是機器女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