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浩很自覺的走到助手的位置,陳巖也沒客氣,他清楚小羅教授的想法。
雖然有執業證,做手術的資格是有的,但他還是很謹慎的避免任何麻煩,不給人以口實。
他上臺手術,總是要披一層外衣,而自己就是那層外衣。
“小羅,你的機器人看起來真不錯。”陳巖開始尋找出血點,一邊手術,一邊閑聊。
哪怕身后有兩位院長在觀臺,陳巖研究沒忍住。
“還行,時間還是短,尤其是話太多太密。外形也不好,我捉摸一下修改修改,老孟就不錯,不行以后按照老孟的外形做。”羅浩伸鉗子,夾住出血點,陳巖直接用電燒止血。
兩人配合天衣無縫。
“話多點就多點,有什么大不了的。”
“它還要和患者家屬做溝通,話多有失。國內和國外不一樣,比如說青霉素過敏,真要是死人了,患者家屬能把醫院給拆掉。”
“換做國外,不說國外,香江前段時間公立醫院有青霉素過敏的,死了就死了,悄無聲息。換國內再看看,不可能么。”
“所以ai語音系統還是要謹慎一點,這里要考慮的事情比較多,我現在傾向于提供情緒價值。”
就是拍馬屁唄。
陳巖腦海里已經出現了一個畫面,機器人在和患者家屬做術前交代的時候不斷給對方提供情緒價值,情商巨高,把患者和患者家屬拍的舒舒服服的。
“而且吧,它對青霉素的描述有很多不對的地方。唉。”羅浩說著說著,嘆了口氣。
“不對?”
“害,不提這個,就是做手術的時候一個八卦。”羅浩笑了笑。
“小羅,我們能靠近了么?”
“可以,測定的外溢輻射量可以接受。現在的輻射源也拿走了,過來沒事。”
眾人湊過去,陳巖問道,“小羅,術后怎么辦?”
“術后兩三天可以下地活動,疼痛評分大概在3以下,能用口服藥物控制,生活質量提升。”
“再過2周,讓他去我那,局麻下介入化療3次,方案為吉西他濱+氟尿苷+奧沙利鉑。”
“再往后,看看有沒有機會做腹腔鏡下胰體尾腫瘤術中放療+胰腺腫塊切除活檢+胰腺修補手術。”
“那你預估患者能活多久?”
“2年以上吧,再多暫時看不到。和患者家屬多說說,要給希望,最近生物制藥領域的發展很快,或許明天就有治療胰腺癌的藥物出現了也說不定。”
“術中放療的效果這么好么?”趙祥明問道。
“還行,但涉及的步驟比較多,一般不愿意做。”羅浩道,“這不是有機器人了么,有些困難可以克服,所以試了試,感覺還不錯。”
這是羅浩對機器人的一個肯定。
趙祥明抬頭看不遠處站在角落里的機器人,他戴著墨鏡,身穿手術服,一股子頂級術者的架勢。
這東西都能用在臨床上,還真是日新月異。
“小羅教授,南方已經大規模用機器人了么?”
“不是啊,南方沒有,咱們不是和工大比較近么。”羅浩笑笑,“工大的機器人一直都搞的很不錯,技術積累很多,但主要方向是軍工領域,所以一直不被人知道。”
軍工!
這個詞的作用下,大家都知趣的不再問相關話題。
小羅能把工大的機器人帶來醫院,做一些之前不敢做、不能做的手術,甚至還有其他用處,所有人都知道意味著什么。
手術結束,羅浩沒有去送患者,而是和金榮燦、趙祥明去換衣服。
兩位院長詢問了很多相關內容,羅浩一一做出解答。
而且羅浩沒有隱晦的說這是新的科研項目,大大方方的把普外科和放療科合作的事情講了出來。
要是可以的話,這項技術可以繼續開展、推廣。
“好像前一任的省里大佬想要建重粒子治療癌癥的項目,說魔都那面這種項目排隊要排一兩年,轟一次300萬。”
“是,最后不知道為什么沒落地,有點遺憾。”羅浩道,“不過300萬這個價錢和普通人沒關系,都是中產及以上的家庭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