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教授,給多大劑量?”機器人問道。
“12gy。”
機器人開始工作。
它很聽話,保持沉默。
“你可以說話,但不要把話題發散。”羅浩想了想,和機器人說道。
“我還不知道您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
趙祥明甚至從機器人的語氣中聽出來一絲苦惱。
它在琢磨怎么給羅教授提供情緒價值?!
“那有不需要皮試,也不需要觀察的青霉素么?”趙祥明試探著問道。
“有,藥物設計者對側鏈r1的修飾來阻止核心結構的水解和跟賴氨酸的結合。感謝21世紀的生物科學,只可惜國內不能大范圍做相關的試驗。”
“……”趙祥明似乎聽懂了什么,但卻一點都不懂。
“世界級的大藥廠做相關試驗都去印度或是非洲,成本拉到最低。咱們不行啊,除非港口停著055。”
“說多了,只說醫療上的內容。055是誰跟你說的?”
“陳醫生。”ai機器人說道。
“他還說什么了?”羅浩問道。
“他說了好多,但都不能在手術臺上說。”
機器人很明顯遵循著最基本的守則——聽羅浩的話。
“小羅教授,這也……太牛逼了。”趙祥明贊嘆道。
至于癌晚患者的生存期怎么樣,對趙祥明來講已經不重要了。
羅教授能利用機器人做手術,光是這件事就足以震撼整個醫療界。
哪怕它做的只是最簡單的工作,手里拿著放療線光桶給患者做腹腔內的放療。
對話不重要?
那是羅教授在炫耀!能說話的機器人,能提供情緒價值的機器人,這要是出現在市場上……
趙祥明已經不敢想下去。
用在醫療系統里,趙祥明覺得太浪費了,這種機器人簡直就是一座金山,只是隨便一想就能想到有n+1種用處。
幾分鐘后,羅浩做了個手勢,機器人把放療線光桶拿起來,羅浩走上前看了一眼。
“接受的輻射量多么?”
“不多,對人體有一點點危害,但對我來講沒問題。”
“這里,繼續,還是12gy的量,給3分鐘。”
“好。”
這回羅浩沒回來,他站在術者的位置,看著機器人給患者做放療。
放療持續的時間很長,畢竟位置多,但術前對這個術式質疑的所有人都了解到了意義所在。
臨床上的放療其實副作用很大,最開始的放療散射線極多,以至于會出現放射性肺炎等等并發癥。
但隨著機器的進步,放療越來越標準,能量越來越集中,只是費用不菲。
開刀,直接對著腫瘤照射,這思路簡直就是天外飛仙。
效果肯定杠杠的,而且還切掉一部分腫瘤,患者的生存期質量大概率會得到改善。
大約半個小時后,機器人把放療線光桶收起來,并且拎著放到一個鉛箱里。
“好了。”羅浩看陳巖,“陳主任,咱一起?”
“好。”
陳巖上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