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他們又逛了武漢國民政府的辦公地點,第二次北伐的很多決議就是在這里誕生的。
這是一個類歐式建筑,現在有機關單位在使用,不過白樺親自帶著,還是能自由進出的。
白樺不僅負責把魏明帶進來,對當年的歷史也信手拈來,是一個合格的導游。
魏明雖然在書上都看過,但書本知識結合歷史實物,又有一種別樣的感受。
不過白樺老師對魏明這篇也有些擔心:“你這篇應該會有大量國民黨的內容,涉及很多國共高層將領,你有沒有想過該怎么塑造這些歷史人物。”
魏明:“我希望遵循歷史真相創作,不希望寫一些臉譜化程式化的人物。”
但沒有絕對的歷史真相,在參考資料的時候只能盡量去掉那些過于虛假的東西,并盡量尋訪一些還在世的當事人,辯證地來分析問題。
聽到他這句話,白樺就知道小伙子很有膽量,這點兩人倒是意氣相投。
“那我就祝你順利發表了。”
“謝謝白老師,就算現在發表不了,等幾年總能發表的。”魏明笑道
現在國共太不對付,但再過幾年《血戰臺兒莊》都能拍了,自己寫一些非臉譜化的國黨人物自然不叫個事。
因為后面還有幾站,魏明在武漢也沒有久留,就住了一宿,都沒去武漢歌舞劇院看一場舞蹈,當天就準備去魔都了。
魏明在魔都事情比較多,要多住幾天,他先是熟門熟路地找到了《收獲》編輯部,讓李曉林大姐幫自己安排招待所。
這次不是改稿,不用補助,招待所的錢他也可以自己出,只要有個落腳的地方就行。
“另外就是,我準備創作的長篇不知道《收獲》愿不愿意收……”
“愿意!”李曉林激動道,終于等到這一天!
“您先聽我說完啊,”魏明笑道,“回頭我先寫一個劇情大綱出來,您看完之前再決定,如果《收獲》覺得風險比較大的話,我可以找別的平臺。”
這時候膽量最大的當屬廣州的《花城》,畢竟是改革橋頭堡嘛。
李曉林意外:“你這次到底要寫什么啊?”
“也沒啥,無非就是三個兄弟姐妹的故事,哥哥和姐姐在國黨,弟弟在我黨,從辛亥到建國,故事線也比較長,有很大比例講的是兩黨斗爭這些敏感情節。”
李曉林很意外:“你年紀輕輕地怎么想到碰這個題材了?”
寫寫知青傷痕文學不好嗎?竟然這么想不開,這確實是一個處處雷區的題材。
魏明解釋道:“因為我自己家就是這種情況,我爺爺是我軍的,我大爺爺是黃埔六期的,后來跟老蔣去了對岸。”
“哦,原來是這樣啊。”那李曉林就不奇怪了,當年這種事也不少,不僅是兄弟,還有父子,這樣的設定天然就有戲劇張力。
小魏選擇這樣一個題材來創作,確實是很懂寫的。
當天晚上,魏明在招待所寫了一篇三千字的大綱,并在前面寫下了這部的名字《人間正道是滄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