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抹了一把臉,又拿起那疊信紙,看到第一頁寫著《自古英雄出少年》幾個大字。
“這應該就是小明說的那部武俠了。”
魏明還附了一封短信。
“除了供您解悶兒,另外還可以投給香港媒體,筆名‘魏狂人’,所得稿費可以用來改善您的生活,我們遠在北方,無法在您身邊伺候,這也算是兒孫的一點心意。”
魏明寫這段話的心態大概就像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在城里打工的兒子孝敬給父母發紅包,希望父母在高興過后能說一句“你有這份心就好了,我們用不著”,然后把錢退回來。
老鬼倒是沒有這種心理,他只覺得老天對自己不薄,那這筆錢自己就收下了。
大哥的錢他分文不想要,但孫子的錢必須要收,不能寒了孩子的一片孝心啊!
就是不知道這厚厚一沓子能換來多少稿費,老鬼先自己看看。
他越看越覺得有意思,雖然故事外殼比較傳統,但內容和人物很新鮮,應該會有一些市場,老鬼已經想到投給哪家合適了。
在香港的左派報紙中,《大公報》和《文匯報》是雙強格局,而《大公報》有一個子刊叫《新晚報》。
早期梁羽生和金庸都是《大公報》編輯,他們的作品《龍虎斗京華》和《書劍恩仇錄》就是發表在《新晚報》上的,于是《新晚報》一時洛陽紙貴。
雖說現在金庸已經有了《明報》并且封筆,不過梁羽生前兩年的《絕塞傳烽錄》依然是在《新晚報》上發表的,所以《新晚報》是一家有著武俠傳統的報紙,而且發行量很高。
老鬼從家里翻出一份去年的《新晚報》,指著上面的地址道:“就你了!”
而隔壁樓里周惠敏正在給媽媽唱普通話版本的《鄉戀》。
“你的聲音你的歌聲/永遠印在我的心中……”
這是周惠敏根據魏明送來的簡譜向音樂老師請教學成的。
雖然跟李古一的原版不是完全一樣,但還是挺好聽的,音色很漂亮,還有種當年老魔都的味道,這可能也跟媽媽經常聽魔都老歌有關。
身為魔都人的母親捧場地給她鼓掌,女兒平時就喜歡唱歌畫畫,她還是支持孩子培養興趣愛好的,這樣也能少看會兒電視。
而且將來阿敏會成為一個白領,肯定要有一些愛好和特長的,不能像自己一樣只知道做工。
周媽媽完成手上的針線活后對女兒道:“我已經跟鋼琴老師說好了,從這個禮拜天開始你去她那邊上課,每個禮拜上半天。”
“謝謝媽媽,媽媽萬歲!”
抱著媽媽,周惠敏想的是,這么多天了,不知道阿明收到了自己的信沒有。
第二天,魏明先給西影廠的吳天明回了個電話。
“魏作家,聽說你不在燕京,下廣州了?”
“嗯,不過這會兒正在魔都,過幾天就回去了,”魏明問,“吳導找我是為了改編的事嗎?”
“是的,”吳天明道,“我覺得《二牛》是一部很有改編潛力的作品,不知道魏作家你的態度。”
魏明:“我看過吳導的作品,把《二牛》交給你我是很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