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我一個朋友畫著玩的,不是專業畫家。”魏明事先聲明,然后才徐徐展開。
吳老看了一眼就知道魏明不是在謙虛,確實不專業,看這落款是個女子。
于是他道:“你蕭阿姨擅長花卉,如果你這個朋友想要探討可以找她聊聊。”
“哎呀,這會不會太打擾了?”這可是個大機緣。
吳老擺擺手:“我們都是退休的人了,平時閑著也是閑著,不礙事的。”
魏明趕緊替朋友謝過。
之后吳老被工作人員請到會客室用茶,魏明也得以走進這個藝術世界。
眼睛所及的地方都是名人字畫,而且每一個都耳熟能詳,如雷貫耳。
比如魏明喝茶時正對著的正是白石老人“葉隱聞聲”花卉工筆草蟲冊,這是一個十八開的組畫,分六個鏡框掛在榮寶齋會客室墻上,每一幅并不大,只有32x26cm那么大。
這種極品真是難得一見,尤其是湊近了看,那細節上的功夫驚為天人。
吳老先生還給魏明介紹:“這幾幅畫應該是40年代畫的,是齊老成熟時期的作品,非常珍貴,幾乎每一幅里都有蟲獸有花草,野趣怏然。”
他家里有齊老的幾幅畫,但說實話,用心程度可不如這十八幅小畫,這組畫堪稱白石老人同類作品里的巔峰之作,別看畫幅小,小且細節一點不少,這難度才高呢。
那這些畫也有40來歲了,畫幅小就是容易保養啊,現在看來一點都不顯舊。
魏明一開始重點那幾條仿佛活過來的大蝦,并和梅琳達在友誼商店買的作對比。
魏明已經盡量給她挑好的了,但是跟眼前的依然沒法比,估計梅琳達買的蝦就是老爺子幾分鐘畫成的,而眼前這副起碼得十幾分鐘吧。
此時魏明只后悔沒帶相機過來。
看著看著他又注意到一幅葡萄,葡萄枝葉上還有一只螞蚱。
這幅畫魏明覺得螞蚱才是重點,感覺得用放大鏡才能看清那可怕的細節,葡萄就是個順帶的。
不過這順帶的葡萄要是讓雪姐看到了,怕是要把自己的《紫葡萄》撕了。
魏明這邊正欣賞著,一個伙計進來把賬單遞給吳老,他看了一眼表示沒問題,然后簽了字。
他也是來買紙墨顏料的,東西已經選好了,都是上好的材料,不過不用付錢。
因為他還有畫在榮寶齋,這些花銷都是直接從賣畫的錢里扣掉的,然后約定一個時間結清,除了在榮寶齋花銷的,還能剩下好大一部分。
他們正要出去,又有人進來,兩個伙計帶著一個中國人和一個西方男子。
魏明注意到他們說的是法語,他們坐下后兩個伙計開始給他們看畫,不過那個法國人都不滿意,其中還有吳作人的畫。
老頭本來要走了,又重新坐下,想看看這位法國友人最終會選哪位畫家的畫,如果翻譯不懂畫的話,自己也可以幫忙翻譯。
他當初就是在巴黎高等美術學院進修的,所以法語他也懂一些,尤其是涉及藝術的專業詞匯。
這可是賺外匯的好機會,榮寶齋的經理伙計盡量滿足他的要求,拿出的都是精品。
不過他還不滿意,正當吳作人準備詢問他的藝術偏好時,這個人高馬大的法國佬盯上了墻上相框里那幾幅齊白石花卉工筆草蟲了。
魏明這才意識到,原來這些掛在墻上的畫也賣啊!
是了是了,怎么可能不賣呢,自己隱約記得,這組畫后來被一位港商收藏,并在二十多年后拍賣出了上億的天價!
而現在這組畫的價格是1800美刀,相當于100美刀一幅,而且不單賣。
按照單位面積,這個價格確實貴了,但畢竟是精品,魏明覺得梅琳達那幾幅可不如這個,早知道榮寶齋有這等好東西還去什么友誼商店啊。
魏明倒是很喜歡,不為它將來的天價,只為這是齊白石巔峰時期的作品,也是他最擅長的類型,是真的好看啊,可惜手上沒錢了。
不過聽到這個價格老外直接搖頭,覺得太貴了,畢竟這些畫每一幅都很小,而繪畫作品的其中一個計價標準就是畫幅。
最后吳老出手,用一口流利的法語跟對方直接溝通,然后忽忽悠悠讓他買了一幅自己的畫,掏了200刀,挺大的一幅。
就這一幅的分成,吳老兩口子一年的筆墨紙硯花銷都有了。
所以說掌握一門外語是多么的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