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師嘆道:“當時荷花雖然傷心,但也撐了過來,她那時一心只想把小葫蘆撫養長大成材,可惜,在小葫蘆六歲的時候,那個在城里過好日子的知青發現他的妻子患有不孕癥。”
后面的劇情魏明已經猜到了:“所以他們就把小葫蘆搶走了。”
宋蓮哼了一聲:“倒也談不上搶,他敢搶,我們村上上下下也不答應,那個男人,還有他老婆,他母親,為了這個孩子輪番上場,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荷花就是太糊涂了,覺得孩子跟他們進了城里能過上不愁吃喝的好日子,為了孩子的前程,她就主動放手了。”
說到這里宋老師一副遺憾的表情:“可惜那時候我在縣里進行教師資格學習,如果我在話肯定不會看著她做傻事的,有什么比跟自己的骨肉在一起生活更重要啊。”
“就是就是!”龍小洋聽的眼眶都濕潤了,他想到了他娘。
其實他知道,娘以前結過婚,還有一個孩子,但都沒熬過那個艱難的年代,直到現在娘有時候還會做噩夢,夢到她的那個孩子,這是娘心里永遠的痛。
宋蓮:“孩子被接走后荷花茶飯不思,過了半年她實在太想孩子了,就進了一次城里,回來后就生了一場大病,病好之后就瘋瘋癲癲的了,總是喊著小葫蘆小葫蘆,我知道,她肯定是后悔了,但孩子已經要不回來了。”
這下子就連彪子都忍不住硬漢流淚了,他和龍小洋看著魏明,心想這個男人為什么能這么鐵石心腸,這你都能不哭。
魏明心說我哭什么,《媽媽再愛我一次》我特么看過不下十遍,已經為這個故事流過很多眼淚了,現在再聽只覺得太老套,有強行煽情之嫌。
荷花的經歷跟幾年后的臺灣催淚彈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太像了,不過魏明并不覺得奇怪,因為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荷花媽媽這種選擇有很大的共通性,他相信全世界肯定有很多類似的故事,《媽媽再愛我一次》本身也是根據臺灣的一個民間故事改編而來。
就說瑞士經典兒童故事《海蒂》也有類似的橋段,爺爺為了讓海蒂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最終強忍不舍讓她被姨媽帶到法蘭克福,跟癱瘓姑娘克拉拉當玩伴,好在最終海蒂回到了爺爺身邊,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宋老師的故事講完了,她盯著魏明問:“現在你還想認親嗎,如果她真的是你姨媽,這可是很大的一個負擔。”
魏明嘆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我外婆就算知道她女兒瘋了也肯定愿意照顧她終了,就算她不是我小姨,我也愿意略盡綿薄之力。”
天下不平事太多,自己管不過來,可誰讓自己碰見了呢。
不過現在有一個難題擺在他面前,原本他帶著外婆和大舅的幾個問題而來,只要跟荷花聊一聊大概就知道她是不是自己小姨了,可她如今神志不清,說話顛三倒四,這沒法問啊。
“宋老師,你對荷花來你們村之前的事知道多少啊?比如她最早是哪里人。”如今魏明只能問當事人的閨蜜了。
宋老師道:“她一來說的就是四川話,只不過口音跟我們這里不一樣,具體哪里我也分不清,她自己也鬧不清。”
“那她之前家里都有什么人,這個你知道嗎?”
“我只知道她原本是家里最小的,上面有哥有姐,但具體幾個不清楚。”
這個跟為小姨許淑潔確實對得上。
“那她沒說過之前用過的名字嗎?”
“沒有,她說她是被拋棄的,父母無情,以前的名字就不想要了。”
龍小洋已經擦干了眼淚:“那不對啊,我小姨是走丟的,不是被拋棄的。”
魏明卻沒有因為這個就直接否定,因為小孩子的記憶有時候并不靠譜,小姨那時候太小了,可能父母說了她兩句,然后走丟了她就會認為是自己被拋棄了。
誰小時候沒有過覺得父母無情無義,堅決離家出走的經歷呢。
可惜了,現在dna鑒定技術還沒有傳進國內,想要用這套技術做親子鑒定還要再等上十年。
“宋老師,你知道荷花頭上有幾個旋嗎?”魏明現在只能根據身體特征來判斷了。
宋蓮回憶了一下:“我記得她有兩個。”
魏明:哎呀,又對上了!
……
(昨天保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