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師,明天有空嗎,我想跟你深入探討一下這個關于魔方的故事。”
“哎呀,明天恐怕不行,要去作協一趟。”
這時候的鄭淵捷還是渴望加入作協的,他問:“去作協開會嗎?”
魏明搖頭:“去領獎,全國優秀中篇獎。”
之前全國優秀短篇獎已經舉辦過幾次了,魏明只寫過一個短篇《春江水暖鴨先知》,拿過一次獎。
但全國優秀中篇獎評選這還是第一次舉辦,評選范圍是1977~1980年之間創作的中篇,魏明所有作品都在評獎期內。
這兩個獎項一般都是作協和《人民文學》一起評選,后來慢慢就演變成了魯迅文學獎,是國內中短篇的最高榮譽。
只不過魏明并不知道自己是哪篇獲獎了,以及得了幾等獎。
因為茅盾先生已經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這次主導授獎的是巴老,他前幾天就到了燕京,并從茅盾先生兒子韋韜手上拿到了一篇具有特殊意義的文章。
“諶大姐!”到了現場后魏明就看到了熟人,諶榮大姐也在。
另外還有宗璞阿姨、蔣子龍、王盟等熟人。
魏明跟諶榮大姐可以聊聊她兒子梁左在學校的表現,跟宗璞阿姨可以聊聊各自家里的貓。
另外她們還幫魏明引薦了一些同樣在場的文壇名士,如馮驥才、劉紹棠、張抗抗、魯彥周,還有一個煙不離手,操著陜北口音的,名叫路遙。
還真是群賢畢至啊,都是當今文壇少壯派,魏明手上的相機算是有用武之地了。
二十郎當歲的魏明在這群人中算是絕對的小字輩,不過沒人敢輕視他,就憑三分之一的《人間正道是滄桑》。
寫長篇太難了,尤其是大幾十萬字的大部頭,那玩意兒是需要耗費生命力的,現在有些人三四十歲了還沒寫出過一部長篇。
更何況《人間正道》恢弘大氣,雖然只有三分之一,已經可以預見其優秀程度,大家跟魏明聊天的時候無不期待幾天后《收獲》三月刊上的第二部。
聊了會兒天,拍了一些照片,頒獎正式開始,作協第一副主席巴金,還有幾位副主席劉白羽、陳荒煤也都出席了現場。
這次一共有15名作家獲獎,其中一等獎5名,余下的10個都是二等獎。
首先是一等獎,臺上的巴老直接念作品、作者名以及發表刊物。
第一個是《人到中年》,諶榮,《收獲》1980年第一期。
大家自發鼓掌,諶榮大姐算是大器晚成了,40歲才正式出道,之后每一部作品都反響極佳,很長一段時間梁左都被稱為“諶榮那個上北大的兒子”,梁添則是“諶榮唯一沒上北大的孩子”。
接著是《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葉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
《芙蓉》是湖南的文學刊物,葉蔚林也主要在湖南活動,后來這部還被吳天明改編成了電影。
第三個被念到名字的是《天云山傳奇》,魯彥周作品,謝進此時正在拍攝這部電影。
后來魯彥周的兒媳婦王麗萍編劇了一部電視劇《大好時光》,胡戨主演,他孫女因為長得丑,還被母親安排跟小鮮肉拍吻戲而成名。
第四個《蝴蝶》,王盟作品,發表于《十月》,這是一部有些意識流的作品,藝術成分很高。
第五個,臺下的作者都有些期待地盯著巴老手上的那張紙,雖然都有獎,但一等獎肯定比二等獎好聽啊。
“《放羊班的春天》,魏明,《人民文學》1980年第二期。”
聽到自己的名字后,魏明立即上臺,挨著王盟,跟諶榮等人站在一排接受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