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該不會是黃牛吧,王安憶忍不住有些憂心。
畢竟書店進貨的數量是有限制的,排隊的人又這么多,萬一到自己的時候賣光了,今天就不能先睹為快了。
書店的店員也擔心這個問題,多嘴問了那個青年幾句。
他說:“我外公,我爺爺,還有我們領導都喜歡看《人間正道是滄桑》,我自己也喜歡,多買幾本送人不行啊,我又不是沒付錢。”
又有人問了:“你爺爺,你姥爺,你領導,加上你,這才四個人呢,你買五本干嘛。”
年輕人羞澀道:“我還有對象呢,她爸爸也喜歡。”
現場滿是快活的空氣。
總算輪到了王安憶,還好,這次據說首印量很大,書店存量也足,王安憶順利買到了這一期《收獲》,翻開目錄頁,還沒看到自己的《尾聲》,就被字體加粗的《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吸引到了。
原來這還不是結局啊,還有一個“下”呢!
很多人其實并不知道《人間正道是滄桑》是分成三期連載的,都以為這一次就能看到大結局了,結果萬萬沒想到,錢花了,但結局沒能看到。
王安憶看了一下頁碼,估計這次又是二十多萬字,所以三期下來,《人間正道是滄桑》起碼是一部超六十萬字的大長篇啊!
好家伙,王安憶今年27歲,出道五年,不曾寫過長篇,五年來創作的中短篇加上散文雜文,加起來也沒有60萬啊!
60萬那得多少稿費啊,難怪他那么喜歡請客。
當初在燕京的文學講習所,王安憶也是學員之一,是魏明請客的受益人。
把魏明視作文學道路追趕目標的王安憶尋了個安靜地方,開始認真讀起了《人間正道是滄桑·中》。
而全國很多城市的書店、郵局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熱切的讀者買完《收獲》立即找個沒人的地方迫切地讀了起來。
書接上回,自西安事變之后,國共明面上又開始了合作,江立民也開始了一段直面鬼子的軍旅生涯,魏明借鑒了部分《亮劍》和鬼子作戰的經典橋段,寫得又爽又樂又悲壯。
江立民跟李云龍比起來要文化的多,但也有混不吝的時候,也擅長使用鬼點子出奇制勝。
而這段劇情里一個重要角色就是王耀武,他和江立民是黃埔三期的同學,也是果黨正面抗戰的典型人物。
在這里他充當著楚云飛的角色,而事實上楚云飛的經典臺詞“就算是幾萬頭豬,共軍想要抓完也要抓幾天吧”也是王耀武本人說的,楚云飛這個影視形象對王耀武多有借鑒。
直到七七事變爆發,全面抗日熱潮掀起,江立民在一次作戰中為了獲得勝利帶頭沖鋒,不幸受傷。
因為當地醫療條件有限,組織安排他去魔都治病休養,這里明顯就借鑒了陳大將的經歷。
唐生明家。
唐生明,沈最,文小強,楊伯濤,鄭庭笈等老朋友湊在唐生明家,大家都在看書,人手一本《收獲》,都是唐生明買的。
唐生明更過分,讓保姆一口氣買了六本《收獲》。
當看到前期劇情的時候,幾個功德林校友紛紛懷念起王耀武那老小子來,可惜59年被特赦,68年就過世了。
而當看到江立民去魔都的時候,沈最眼睛直了,因為他看到了“燕雙鷹”!
在魏明的中,江立民和燕雙鷹是兩個人,燕雙鷹還是江立民的手下,是負責具體出手的人。
一看到這個名字,沈最就知道,這位年輕的作者肯定是查閱了一些秘密檔案。
唐生明則指著他看到的這段回憶道:“果然,江立民的原型很大一部分來自陳大哥啊,這里還有我的戲份呢,當初陳大哥來魔都養傷,都是我幫他掃平那些宵小之輩的,可惜他走的太早了,還不到六十歲。”
另外幾位心想,要不你都沒進功德林呢,直接就是大干部,打一開始就跟共黨眉來眼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