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夏衍在信中也肯定了《牧馬人》整體藝術成分更高,電影水準更高,也更受廣大觀眾喜愛,這也是最終《牧馬人》能拿下雙黃蛋的重要原因。
最后夏衍提到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原稿,老頭就有些不好意思了,因為稿子被他借出去后,竟然被化整為零,一章一章地分布在不同的老干部手里。
他現在也就收回了第二部的大部分,第三部還在外面漂泊,他表示會盡快幫他找回來的,畢竟《收獲》五月刊馬上就要上線了,想看大結局的老同志們可以直接看雜志了。
魏明看后笑了笑,沒太在意,這要是最終原稿沒有全部要回來,賺夏老一篇序言應該不成問題。
第二天是組織金雞百花與會者游玩的一天,比如乘船游覽西湖,欣賞三潭映月,還有靈隱寺、岳王廟、六和塔也值得一看,魏明則是咔咔拍照跟合影。
另外還有文藝演出,浙江是古越之地,所以越劇非常盛行,魏明對越劇了解不多,就知道一個小百花,不過現在還沒小百花呢。
除了游玩和文藝演出,再有就是買買買了,魏明是這一行人里購物最瘋狂的。
杭州的絲綢、綢傘、杭扇還是不錯的,絲綢可以做衣服,綢傘、杭扇可以作為房屋裝飾。
雖然在燕京友誼商店也能買到,但這不是出來旅游了嗎,還是從原產地帶回去的更有意義。
另外他還買了幾只包裹在硬泥殼里的叫花雞,可以路上吃,到了家也不會放壞。
當然肯定也少不了西湖龍井,這個魏明買的最多,花的錢也最多,都是精美禮盒裝,自己喝不完還能送人嘛。
跟在魏明身邊拎包的老茂粗略算了一下,光是買茶的錢,自己一年的工資就沒了啊!
他心疼了一路,回了宿舍,魏明直接把一罐茶葉塞進他的包里。
“哎呀不用不用,太貴重了。”老茂推托道。
“拿著拿著,我再給老唐送一罐。”魏明大方道。
魏明:我都這么大方了,回去的時候你們不得幫我拎包啊。
回去的時候魏明跟著八一廠北影廠的大部隊一起坐火車回京,上了大巴車,李秀明看著唐國墻和朱識茂詫異道:“你們買了這么多東西啊?不過日子啦?”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然后看向后面的魏明,他手里也拎著兩個同款蛇皮袋。
李秀明:我就說嘛,你們倆也不像是很有錢的樣子。
魏明自己寫,還做編劇,這收入比他們當演員的強了不是一點半點。
就說《人間正道是滄桑》吧,千字十塊,60多萬字的大長篇那就是6000多塊啊,夠他們賺幾年的工資了。
將來肯定還要出版單行本,到時候直接收入過萬!一本書一個萬元戶。
他們這還不知道魏什么的收入也是他的,要不然更震驚,哪怕魏明讓梅琳達打到國內賬戶上的外匯都有三萬多美元了。
到了車站,老茂問了一句:“今天是25號吧,《收獲》發刊的日子!”
唐國墻:“等著,我去買兩本《收獲》給大家看看。”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結局篇勾了全國讀者四個月,期間光是解密《人間正道》,猜測主人公背后人物原型的各種文章就不可計數。
車上不少人都是八一廠的,而且中年男性居多,對這個類型很有興趣,甚至動過改編的念頭。
但也就是動過,這種時間跨度大,人物繁多,而且涉及真實歷史人物的作品改編起來難度重重。
倒是目前另一種表現形式“電視劇”更適合《人間正道》。
唐國墻買了兩本《收獲》,不過回來后見同事們都盯著自己,為難之下,首先把其中一本給了于洋老爺子,另一本自己看。
其他人見狀,想著路上漫漫三十來個小時,等著別人看完實在太煎熬,于是紛紛去買雜志,把人家直接買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