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
就在魏明和楓哥一起八卦的時候,北大校園里,魏紅正和同學們參加李大釗蔡元培塑像落成典禮,這是當初77、78兩級學長捐款建造的,可惜提議者魏明不在現場。
這天北大來了很多高級領導,場面不小。
儀式結束后,魏紅身邊的同學跟她討論起武漢大學全面推行學分制的事。
武大是國內第一個實施這個政策的,只要修滿學分就能畢業,提前一年半年也是常事。
后來87級的雷鈞同學更是只用了兩年就完成了大學所需學分,并做了畢業設計。
聽得魏紅羨慕不已,北大雖然也有學分制,但并不是完全學分制,還是保守了些。
她恨不得直接飛到珞珈山,要不是被校規限制,自己可能兩年就完成學業,去美國留學了。
她主要還是惦記著自己在香港的股票,想著親自操作,甚至想要炒一炒美股。
自從去了一趟香港,她覺得自己變了。
魏紅很警惕這種變化,于是今天的思修課沒有逃,難得上了一節。
其實魏紅的這種向往外面的思想在此時的國內大學生群體里是一種普遍現象,外面的書籍、訊息、思潮進來的太洶涌了。
魏紅還算好的,她只是單純地想幫哥哥賺錢,但很多大學生被影響的更深。
蛤蟆鏡,喇叭褲,還有薩特被稱為80年代三大精神污染。
80年代隨著薩特作品和思想傳入中國的,還有他的“終身伴侶”伏波娃,她的《第二性》也在風氣開放的武大等著名學府開始傳播。
~
“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是黑澤明、讓-呂克·戈達爾、路易斯·布努埃爾……”
威尼斯電影節頒獎典禮上,一共12位導演獲此殊榮,這也是威尼斯第一次頒發終身成就獎,所以就來了一次大放送。
魏明認真聽了一下,沒有自己的名字。
那給自己安排的是什么獎呢。
接下來答案清晰了,是最佳處女作獎。
這個獎項本來是主競賽單元的,這次竟然破例頒給了《目擊者》這個展映單元影片,還是個短片,可見《目擊者》這部先鋒短片有多么受認可。
魏明上臺,拿到了一座銀獅,跟自己昨天在圣馬可廣場買到的大小差不離。
魏明誠懇地感謝了威尼斯的喜愛:“說實話,非常意外能站在這里,我認為自己本質是講故事的人,謝謝大家我的故事的認可,也希望能帶給大家更多的故事,無論是文字的,還是影像的。”
除了這個處女作獎,魏明還拿到了費比西影評人獎最佳影片,這個獎不是正式獎項,是國際影評人頒的獎,規則更寬松一些。
來了一趟,拿了兩個獎,離開威尼斯的時候楓哥說:“是不是覺得圓滿了,沒遺憾了。”
魏明心道,我遺憾大了,來了意大利,卻沒睡莫妮卡·貝魯奇,這相當于白來!
18歲的莫妮卡·貝魯奇啊!
~
飛機飛回了魔都,魏明跟楓哥就分開了,他要回燕京述職,順便夸夸魏明為國爭光,獎杯也由他先帶回去。
魏明則是去了一趟蘇州,一是探班雪姐,二是帶走喜子~
……
(今日保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