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柳最后一次和父母見面,是大一寒假快結束的時候,她從家里離開。
同樣,這也是她和父母的最后一次聯系。
徐柳父親說他們家沒有電話,打電話得去附近的小賣部,所以一般徐柳是不會主動給家里打電話的。
而她媽在一個多月前曾給女生宿舍的值班室打過電話,但宿管阿姨說廣播喊了之后沒人來接,不確定那天是不在寢室里還是故意不想接。
事后專案組通過對徐柳室友們的詢問確認,當天徐柳在寢室,因為廣播是全宿舍都聽得見的,有人還提醒了她,但她明確表示了不想接。
負責問話的喬家麗敏銳地察覺到了問題,問徐大民和馮愛蓮,你們和女兒平時關系怎么樣?
徐大民不說話,馮愛蓮支支吾吾地說還行。
進一步追問后,才問出了真相。
從一開始,徐大民和馮愛蓮就是不打算讓女兒上大學的,覺得念完高中就行了,出去打工掙錢,以后可以幫著父母供兩個弟弟上大學。
可諷刺的是,徐家三個孩子,偏偏是大女兒徐柳學習最好,在他們的縣高中里名列前茅,學校甚至還寄予厚望,覺得不是沒有沖一下清北的可能。
畢竟如果一個貧困縣出了個上清北的天之驕子,那在政策上也會帶來很多利好。
可人就是這樣,當獲得了超出自己認知的東西后,就會犯蠢。
再加上周圍人“你可以好,但不能好到讓我眼紅”的心理,產生的犯壞行為。
犯蠢加犯壞,導致徐柳在高三下半學期,臨近高考的時候,受到了巨大的干擾。
起因是有人在馮愛蓮耳邊吹了一些風,說要是你們家徐柳考上了清北,那以后就是要出國的,出國賺外國人的錢。
而一旦出了國,那她就不回來了,到時候她才不會管你們兩口子和兩個弟弟的死活,那你們這么多年不就白培養了嗎。
馮愛蓮哪里懂這些東西,人家說什么她就信什么。
回家后就在丈夫耳邊一通說,起先徐大民還不屑一顧,但架不住馮愛蓮天天念叨,他也犯了嘀咕。
萬一女兒真的出國去了,那兩個弟弟怎么辦,就靠他當泥瓦匠的收入,供一個孩子上大學都吃力。
可搞笑的是,事后調查發現,徐柳的兩個弟弟,學習成績都很一般,老二還好點,勉強上了個普通高中,老三的成績估計念完初中就不錯了。
但夫婦倆卻不這么認為,愚蠢地以為,就是因為女兒讀書太好了,才影響了老二老三。
于是四月份的一個周末,平時在縣高中住校的徐柳像往常一樣回家。
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書包里的書不見了,跑到廚房一看,馮愛蓮正把她的書、試卷和筆記本一張張地撕下來往灶臺
她所有的心血全部變成了煮飯的火焰。
她瘋了一樣把這些書給搶回來,爭執中還打翻了灶臺,導致馮愛蓮被燙傷。
見母親被燙傷,兩個兒子沖上去就對姐姐拳打腳踢。
徐柳把剩下沒被燒掉的書都搶了過來,然后收拾了自己的東西連夜跑回了學校。
事后,馮愛蓮對于燒書這件事只字不提,反倒是在街坊四鄰面前各種宣揚自己女兒的不孝順,還向別人展示自己的傷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