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塊四方玉拿起來,發現是一個玉璽,上面上面寫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趙四海看到這八個字的時候,當時就笑了:“老板,這玉璽有點意思啊!既然是仿傳國玉璽,連那個金角都不舍得安上,這誰信啊?”
老板也是尷尬的笑了笑:“這東西就是拿著玩兒,真的說不定在哪個大官手里呢!這樣,這東西你要是看上了,五塊錢拿走。”
趙四海想了一下,掏出五塊錢遞給老板。
“等以后老子有兒子了,就用這東西給他批改作業,就問還有誰?”
把玩的一會,就把玉璽放進了系統空間,這東西一看就是假的。
趙四海前世雖然也沒見過傳國玉璽,但是確實看過類似的紀錄片。
真傳國玉璽是中國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璽,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意義。
傳國玉璽用藍田玉制成,形狀為方形,大小約9.24厘米見方。其印鈕為五條蟠龍,下部為較厚的正方形底印。
玉璽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這八個字由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其含義是皇帝受命于天,國家將長壽昌盛。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命李斯制作傳國玉璽,作為皇權的象征。
在秦始皇南巡洞庭湖時,曾將玉璽投入湖中祈求平安,后又被人奉還。
秦亡后,秦王子嬰將玉璽獻給劉邦,成為漢朝皇權的象征。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逼迫太后交出玉璽,太后怒而擲之,玉璽一角被摔缺。
傳國玉璽在三國時期被孫堅所得,后輾轉至曹操手中。
曹丕篡漢時,在玉璽上加刻“大魏受漢傳國璽”。
晉朝時玉璽又歸司馬氏,后在戰亂中幾經易手。
隋朝統一后,玉璽歸隋煬帝所有,后隋煬帝被殺,玉璽落入突厥,唐太宗時又歸唐。
唐朝末年,玉璽又經歷了多次政權更迭。
后唐末帝李從珂自焚時,傳國玉璽失蹤。
此后,雖有宋朝農民稱發現玉璽,但真偽難辨。
傳國玉璽被視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的信物,是歷代皇帝權力的象征。
在中國古代,皇權被認為是“天命”,傳國玉璽的擁有者即被視為“天命所歸”的合法皇帝。
傳國玉璽在歷史上的流轉,往往伴隨著政權的更迭和政治的動蕩。
歷代皇帝都極力追求傳國玉璽,以證明其統治的合法性。
傳國玉璽的傳說和歷史,反映了中國古代對皇權的崇拜和對正統性的重視,是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于傳國玉璽的真偽,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有觀點認為,傳國玉璽并不是由和氏璧制成,而是用藍田玉打造。
此外,由于傳國玉璽在歷史上的多次流轉和遺失,其真品至今下落不明。
:<a>https://m.cb62.ba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