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而此時的大宋社會,雖然只要有人陪同對于少女出行露面沒有太大要求,但名字是不能告訴陌生男子的,只能以小字或排行相稱。
“見過陸兄。”
小娘子禮數不差,起身雙手交疊于腹前,俯首屈膝,行了個萬福禮。
“見過三娘。”
陸北顧作揖回禮,算是與這位韓三娘打過招呼了。
飲品還都沒上呢,總不能都干坐著沉默以對,所以陸北顧開口問道:“兩位是每年都來看法王寺沐佛節法會?”
“正是如此。”韓子瑜答道,“法會盛大,我們年年都來祈福。”
“陸兄呢?每年都來看嗎?可是合江本地人?”
面對韓子瑜的問題,陸北顧坦誠答道:“非也,在下是古藺人,在合江縣學讀書,說來慚愧,此前沒看過法王寺的沐佛節法會,只是久聞其名。”
見陸北顧雖然衣著樸素,但談吐誠懇且毫無唯唯諾諾之感,韓子瑜心里也是點了點頭。
才學之類的另說,但就論這份氣度,計云確實沒給他們引薦不入流的人物浪費時間。
“喔”韓子瑜說道,“那陸兄可不要錯過沐佛節法會,白日里從早晨便開始游街慶祝,過了正午,寺中還舉辦有禪林雅會,聽說今年有不少四川其他寺廟的雅僧前來。”
對方看起來家世不凡,自然是寺里的座上賓,提起這些事情的時候也是理所當然的態度,并沒有炫耀的意思。
但這種法會后在寺廟里舉辦活動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有門檻的,不可能讓人隨便參加。
而計云這時候補充道:“韓兄是法王寺的‘大檀越’,與我這種‘功德主’不是一回事兒,故而禪林雅會必定邀請。”
“大檀越”這個詞,在如今的大宋社會,特指為佛寺捐贈巨額財物或土地的香客,佛寺會將其名字鐫刻于功德碑,以彰其德。
而捐了很多的,則叫做“檀越”,捐的多但沒那么多的,則叫做“功德主”。
陸北顧點了點頭,那對方看起來確實家境不一般,應該比大書商計家還要富有。
就在這時,那老丈把一碗紫蘇飲子端了過來,隨后又拿了個碟子,碟子上面有一小塊茶餅,茶芽蜷曲排布的很緊密,整個茶餅在粗陶碟里泛著墨綠色的光澤。
陸北顧仔細研究了一下,似乎跟現代壓制出來的差不多。
老丈拿著青石小槌和細密羅篩問道:“客官可要試試手點茶?”
“不會。”
陸北顧誠實答道,隨后問計云:“你會嗎?”
“我怎么會?我倒是會喝!”計云一驚一乍的。
“我來吧。”
這時韓三娘接過了這活,她挽起衣袖,露出一截白生生的手臂,將茶餅擱在桑皮紙上,用手握著槌子細細敲碎。
隨后開始煮茶,一邊煮,一邊用茶筅擊拂出雪沫般的茶湯。
漸漸地,茶香隨著細密水痕在水面綻開。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