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這些前提條件,就大宋每年各地舉辦的元宵燈會,放到其他朝代,年年這么整大概率是有一年會把整個城池燒成白地的,但大宋辦了近百年的元宵燈會真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有事情搖鈴即可。”
“啪”的一聲,隨著陸北顧邁步踏上最后幾級臺階,身后的木門被小吏輕輕合上,隔絕了樓下的世界。
哪怕是在白天,四層的光線還是比三層更為幽暗,窗戶似乎也更小,高高的屋頂下,一排排書架沉默地矗立在陰影里。
這里除了自然光以外沒有任何光源,風也很少,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陸北顧定了定神,借著微光細細望去。
這里的書架排列方式更為規整,甚至帶著一種儀式感,書架上并非全是書卷,還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匣子、卷軸筒,甚至有些蒙著麻布的托盤,上面放置的似乎是竹簡
很快,陸北顧就通過書架上不同的標簽弄明白了第四層里的藏品究竟都有什么了。
其中從價值上來講,最珍貴的藏品就是南北朝以及三國乃至東漢時期的竹簡,再往前新朝和西漢的竹簡就見不到了。
這些竹簡多是當時記載的經學內容,少數是具有間接史料作用的時人筆記,竹簡這種載體的優點是能保存很久不會壞,缺點是體積太大,能記錄的信息太少。
在現在的大宋,不算厚的一卷書,里面的內容如果用竹簡來記錄那就得堆滿一個書架。
所以這些東西雖然珍貴,但對陸北顧來講沒什么用。
其次,就是隋唐以及五代十國時期的書籍和記錄在布帛甚至羊皮上的信息,也很珍貴,但對陸北顧同樣沒太大用.他的時間非常寶貴,這三十六個時辰,不是用來從這些只言片語里尋找歷史真相的。
而很快,他就發現,從價值上來講最不珍貴的東西,反而對他而言是最珍貴的。
那就是在另一側書架上的題卷。
翻看著題卷,陸北顧感覺自己的心臟跳動在加快,血液奔涌的聲音在寂靜的四層里仿佛都清晰可聞。
第三層的歷年真題,包含的是瀘州州學歷年內部考試題目,以及眉州、戎州、嘉州這三州州學的部分內部考試題目,還有四州聯考的題目。
而第四層,則包含了瀘州州學搜集到的益州路和梓州路十余州歷年州試的部分真題!
而很多真題后面,還帶有被謄錄的“甲下”、“甲中”的考生答卷原文,以及考官們的批注!
字里行間,仿佛能看到當年那些頂尖考生在考場上的風采,更能窺見各州考官們評判的尺度與偏好。
這簡直是通往省試之路的秘鑰!
難怪連上舍生都無緣得見!難怪看管如此之嚴!
“怪不得能夠用來當迎新雅集第一名的獎勵,這是州學給最有潛力的新生所提供的特殊資源。”
陸北顧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剛才那名學官會告訴他,第四層里有什么不準對任何人說。
這不是簡單的“刷題”,這是站在前人肩膀上,俯瞰整個州試體系的脈絡,汲取最精粹的智慧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