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夜色深沉,萬籟俱寂。
藏書樓四層里上來了兩個拿著唧筒和麻搭的雜役,他們就手持滅火器具坐在椅子上,看著陸北顧夜讀。
葫蘆燈那微弱的燈火,是這一片漆黑中唯一的亮光。
陸北顧那顆在知識深淵中執著探索、渴望突破的心,也在寂靜中無聲地跳動著。
不過,當時間過了子時二刻的時候,陸北顧還是選擇了席地而睡。
從子時到丑時,也就是從23點到3點,正是人體臟器休息造血的時間,這時候睡覺能夠以最少的時間保證身體最大程度的恢復。
他已經因為熬夜穿越過一回了,在不知道還有沒有第二回機會的情況下,不打算去冒險。
寅時的鐘聲悠長而清冷,透過厚實的墻壁傳入四層,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
大宋規矩是將一夜分為五更,夜里報時多用聲音悠長的鐘,而寅時對應五更,通常會是五更五點(約5點)敲鐘100下,標志著夜間報時結束白天不怕擾民,報時多用鼓,一般是雞叫或雞人引唱后,鐘鼓樓早晨先撞鐘后擊鼓。
陸北顧睜開眼,短暫的深度睡眠將身體的疲憊和大腦的混沌盡數洗去。
體驗了一回早餐攤主作息的他慢慢地坐了起來防止頭暈,而兩個拿著滅火器具陪他夜讀的雜役聽到動靜,也跟著醒了過來,并沒有抱怨什么。
對于他們來講,這種特殊任務,州學都是會有額外補貼的.雖然不能交談,睡覺時間也不多,但這種坐在椅子上發呆就能拿錢的活兒,跟其他活兒相比其實已經很輕省了。
“勞煩點下燈。”
陸北顧手里沒有引火物,引火物是分掌在兩名雜役手里的。
他們就這么看著陸北顧再次精神抖擻地坐回了書案前,借著葫蘆燈微弱的亮光重新拿起筆。
兩人對視一眼,眼中都帶著幾分驚奇。
這位年輕人,也太能學了!
陸北顧沒有理會他們的目光,看著皇祐二年卷子上面的經典考題“鄭伯克段于鄢”,他已經銜接上了昨夜被打斷的思緒。
此刻,在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思維格外清明的狀態下,他再次凝視那份“甲中”答卷的破題句。
“‘克’者,力勝之辭。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
這是《左傳》的經典解釋,但這位拿到了“甲中”考生的精妙在于,他緊接著筆鋒一轉,引《穀梁傳》“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并巧妙地將其置于“鄭莊公處心積慮,養成其惡而后除之”的語境下,論證“克”字在此處蘊含的隱忍、蓄謀與最終雷霆一擊的殺伐之意。
考官批注也很清楚,“能融穀梁之‘能殺’于左氏敘事之中,見微知著,切中肯綮,非熟稔經義、貫通三傳者不能為也。”
就是這里!
陸北顧心頭猛地一跳,仿佛一道閃電劃破迷霧!
他之前執著于辨析《穀梁》與《公羊》在具體字義上的差異,卻忽略了《穀梁》本身對事件背景和心理的深度挖掘,以及如何將其精髓融入以《左傳》敘事為基礎的論述中,從而賦予經典以新的、更深刻的闡釋!
這不正是考官們青睞的“微言大義”與“通經致用”的結合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