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衙內外,同僚焦頭爛額,應對之法無非是加高堤防、組織人力舀水、祈求天晴,皆是治標不治本。
這“水窗”之法,風險在于未知,但收益若真能成,便是解燃眉之急的良方!
見知州猶豫,陸北顧說道:“原理既明,當務之急是命匠人依圖試制小樣,一試便知!學生愿親往督造!”
“好!”
劉用不愧是敢親自深入川南大山里招降僚人的官員,危急時刻果真有幾分膽魄和決斷。
他猛地一拍桌子,案上文牘都跳了一下。
“陸北顧,試制小樣之事交予你來辦!我即刻簽發手令,調撥試制小樣所需工匠、物料與你!州衙書吏劉三,熟知城中匠作營生,由他聽你差遣!”
他提筆疾書,墨跡淋漓:“記住,先試制小樣,在城內選一處不甚緊要的排水溝口試驗,務必謹慎!若小樣成,即刻報我,再行推廣!”
陸北顧心中一松,鄭重接過手令:“學生領命!”
“速去!”劉用揮揮手,目光再次投向堆積如山的公文,眉宇間的愁緒并未散去,“但愿你這‘水窗’,真能解我瀘川之困”
陸北顧不再多言,深深一揖,轉身大步流星出了公廨。
李磐帶著他找到了書吏劉三,聽了知州的命令以及判官的吩咐,劉三也不敢怠慢,干脆說道:“任憑陸生員差遣。”
“劉書吏,事不宜遲!”
陸北顧將圖紙展開在屋檐下,確保不被雨淋到。
劉三看著圖紙上那奇特的閘門結構,眼中訝色更濃,這州學生似乎真有點門道在里面。
“請立即召集城內手藝最好的木匠、石匠各三名,并備齊硬木、鐵料、鑿刀、繩索等物。我們需尋一處有排水溝、且位置相對偏僻,即使試驗失敗影響也小的所在!如果試驗成了,再往水門后面修建。”
“北城墻根下,有條舊溝渠,通往一處小水洼,平日只排些雨水污水,地勢足夠高,離沱江和長江遠著呢,不會倒灌進來,或可一試!工匠和物料,半個時辰內必到!”
“好!有勞劉書吏!我先去那溝渠處勘察!”
陸北顧緊了緊蓑衣,毫不猶豫地再次踏入滂沱大雨之中。
在往北城墻走的路上,他聽到一個抱著孩子躲在高處門廊下的婦人,正對著懷中啼哭的嬰兒喃喃自語:“兒啊,再忍忍.”
聲音空洞得讓人心碎。
陸北顧咬緊牙關,加快了腳步,心里不斷地回想著水窗的細節,確保自己復刻的不會出錯。
水窗的實物復原圖,他不僅在博物館里見過,而且他當時還詳細地研究了已經被復原出來的水窗,以他的記憶力,復刻起來是一定能百分百還原的!
到了北城墻內,他看到了那條被雨水灌滿、幾乎與路面齊平的舊溝渠。
渾濁的水流正緩慢地通過一個狹窄、布滿青苔的磚石涵洞,艱難地流向城外。
涵洞出口處,隱約可見城外洼地早已是一片澤國。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