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二刻剛過,陸北顧在梆子聲中醒來。
晨曦尚未撕破深藍的天幕,貢院深處依舊被濃重的黑暗籠罩,考棚區只有遠處巡夜衙役手中燈籠發出的微弱光暈,在通道間投下搖曳不定的、鬼魅般的影子。
因為考棚非常狹窄逼仄,在板子上無論如何都是躺不了的,所以考生只能倚著墻睡覺。
這種姿勢,也讓陸北顧的肩頸難免因一直靠著冰冷磚墻而有些僵硬,不過好在他足夠年輕,身體氣血旺盛,在按摩活動了一下后感覺便不受什么影響了。
“要是連著三天怕是會受寒.也不知道這時代有沒有拔火罐?要是有的話,倒是可以考完試去驅驅寒。”
腦海中閃過的思緒來到了陸北顧的知識盲區。
這時代肯定有湯藥和針灸,但是在沒有玻璃罐子的前提下,是否存在拔火罐他就不清楚了。
考場只提供午晚兩餐,沒有早餐,倒不是瀘州不舍得花這個錢,而是怕考生吃完早飯以后犯困影響考試。
而相比于第一天不是特別容易拉開巨大分差的十道帖經和十道墨義,第二天考的詩賦,尤其是那篇限韻嚴苛的律賦,才是進士科州試真正的“試金石”。
大多數頂尖州學生,互相之間的分數開始拉開差距,都是從律賦開始的。
“鐺——!”
開考的銅鑼聲劃破清晨的寂靜。
沒有任何廢話,書吏的身影再次出現在通道內,步履匆匆,將考卷分發至每個考棚。
陸北顧屏息凝神接過考卷,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詩題。
“《賦得秋日懸清光》,押‘八庚’韻,五言六韻。”
這首試帖詩的題目本身意境空明高遠,“懸清光”三字尤為關鍵,需描繪出秋日天宇那種清澈、高懸、澄凈的光輝,可能是晨光熹微,也可能是午日朗照,更可能是秋月清輝,但核心在于“清”與“懸”的意境結合。
至于要限用“清”字所在的韻部,也就是下平聲“八庚”部,來作五言六韻十二句的排律,反而不算很難。
總而言之,是需要考生不僅要有捕捉秋日光影的敏銳,更需在嚴格格律中營造出符合“賦得體”應制氣韻應該具有的清雅意境。
一道詩題,一道賦題,兩道題有足足一天的時間來作答。
所以陸北顧并未急于動筆。
他閉上了眼睛,將心神徹底沉淀下來,腦海中開始想象秋日的景象。
——高遠的碧空,如洗的澄澈,晨光初綻時天邊那抹清冷的淡青,或是正午陽光穿透稀薄云層灑下的毫無滯礙的明凈光輝,又或是薄暮時分落日熔金后,天幕殘留的那一泓清透的余韻。
“這里面‘懸’字是關鍵,這光不能是貼地的、彌漫的,而應是高懸于天宇,自上而下傾瀉的清輝。”他心里想道。
不同的意象在腦中碰撞碧落、澄霄、素練、冰壺、玉宇,隨后又被篩選出去。
而“清”字韻部包含的字,清、明、晴、晶、盈、聲、生、平、輕、情、成、京、英、瓊、擎、縈、楹等等字眼,也隨之浮現。
在某個瞬間,陸北顧忽然覺得自己捕捉到了最契合的意象。
他猛地睜開眼,筆尖輕觸紙面,如游龍初醒,第一行清峻的楷書隨之在草稿紙上寫就。
“天高云自遠,氣爽宇初清。
一鑒當空澈,千峰照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