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你猜是誰寫的
瀘州貢院。
已經連續判了好多天的卷子,此時燭火映照著十幾位判卷官疲憊的面孔,每個人的精神狀態似乎都稱不上好。
好在,原本堆積如矮丘的卷子,也已經判的七七八八了。
因為每份答卷需經三位判卷官獨立評閱,各自定等評分,最后取中間值,如果其中某位判卷官覺得不妥,則可申請交由主判卷官裁定。
所以根據不同科目,判卷官們正三人一組,或伏案判卷,或蹙眉凝思,或低聲交換著意見。
這是州試,考出來的舉人拿了解額是要赴京趕考的,所以判卷結果不僅關乎到考生的人生前途,更關乎到瀘州州學學官們的考評,判卷官們也不得慎之又慎。
到了吃午飯的時候,許多人開始停下判卷工作,閑聊了起來。
“這《春秋》鴝鵒題答得簡直狗屁不通!竟有人敢寫‘此鳥主吉,兆我朝祥瑞’連《公羊》《左傳》的災異說都分不清!”一位須發白的老先生氣得胡子直抖。
“唉,今年的墨義,尤其是《春秋》,著實刁鉆了些。”旁邊一位中年學官揉著太陽穴,“能答到乙中已屬不易,倒是那帖經,倒拔題雖多,反而普遍答得尚可。”
這時,負責史論題目初判的判卷官還在辛勤閱卷,他忽然輕“咦”了一聲,幾乎將臉貼到了手中的卷子上,逐字逐句,看得極慢極仔細。
“怎么了”
同組的同僚察覺到他異樣,因為本身就不剩多少份沒判的史論卷子了,所以他們倒也沒多緊張。
他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將那份卷子小心翼翼地遞給負責史論復判的判官:“看看這篇《夜郎通貨論》!”
同僚見他神色,不敢怠慢,接過卷子凝神看去。
起初只是帶著審視,但不過看了開頭幾句,臉色便凝重起來。
“夜郎據牂牁之險,擁丹砂之利銅冶盡輸中原,鐵鏹獨留荒徼.寧渡瀘水瘴,莫沾夜郎錢.此非黔首之惰,乃錢法之弊也!”
同僚忍不住低聲念誦出幾句,聲音里充滿了驚嘆:“這么難的史論題目,都能答成這樣!”
負責終判的判卷官也湊了過來,認真看過之后,也跟著感嘆:“引《華陽國志》丹砂、漆器之記,佐證夜郎通貨之實,更以漢使巡邊、佩刀斬錢這杜撰的場景為點睛之筆,直指‘錢法之弊’!以夜郎鐵錢之弊,暗喻我蜀中錢荒之困,真是好文章啊!也不知道是何人所答”
這次州試,論題目難度,公認最難的就是史論《夜郎通貨論》。
這種題目,就算是很多州學老師來答,也得是躊躇再三方敢下筆,至于寫完了心里有沒有底,那就不好說了。
所以,其實他們這些判卷官,對于州試出難度這么高的史論題目,也是心里犯嘀咕的。
只不過他們只是負責判卷的,跟出題的不是一撥人。
但是如今沒想到,竟然真的有人能答得這么完美!
畢竟,這種篩選性題目存在的意義,就是用來難為人的,而想要從這種題目上拿高分,非得是真正學識、文采都頂尖的學生不可。
“此等人才,縱觀我瀘州十幾年來數屆州試,亦是鳳毛麟角!莫非是崔文璟他已是第四次應考。”
“不像。”同僚立刻否定,“崔文璟文章老成持重,文風不似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