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劉幾的質疑
楊安國壓下激動,開口道:“三局兩勝未分高下,看來還需加試一場,以定勝負了。”
“楊學士所言甚是。”
胡瑗緩緩開口:“不知加試何題?詩題?賦題?抑或論題?”
他特意在前兩者上略作停頓,太學體在時務策上不好發揮,但其在詩賦上的奇崛詭麗丶堆砌典故,仍是其最鋒利的武器。
楊安國豈能不知胡瑗心思?
他立刻看向歐陽修,歐陽修面無表情,便已經是示意不宜詩賦了。
楊安國心中了然,說道:“詩賦之作,雖關才情,然于今日考校實務真才,恐未盡顯。不若再加試一道論題,以觀雙方學子對經史大義丶治道根本之洞見,如何?”
胡瑗目光掃過劉幾,見其眼中頗有自信,顯然對論題也極有信心。
論題雖不如詩賦那般利于太學體發揮,但寫出來的效果,肯定是比普通文體要好的,胡瑗終究是想要堂堂正正地壓服國子監,所以此時也不好反對,免得被人指摘。
而且胡瑗對于愛徒劉幾很有信心,他認為哪怕是比試論題,劉幾也不會輸.索性就順水推舟,讓國子監輸得心服口服。
“可。”
胡瑗略一沉吟,頷首道:“便依楊學士之言,以論題決勝,只是不知加試幾道論題?”
歐陽修這時候說道:“已比試了三個時辰,一道論題便可。”
眾人都無異議。
主裁老儒見狀,說道:“既如此,請雙方稍候,老夫等即刻擬定論題。”
堂內,剛剛因時務策結果而起的波瀾尚未平息,最后的決戰已在醞釀。
陸北顧丶程顥丶程頤三人交換眼神,皆看到彼此眼中的斗志。
最后一道論題,將決定今日這場文脈之爭的最終結果!
論題的題目很快揭曉。
——《仲達論》。
“仲達論?”
題目一出,堂內頓時響起一陣議論。
仲達雖然只是字,但所有人都知道,作為史論出現的這兩個字,有且只有指一個人,那就是司馬懿,司馬仲達!
此人一生功過,毀譽參半,在儒家正統史觀中,其幾乎是與“忠臣”二字絕緣的典型反例,然而其隱忍權謀丶奠定西晉基業的功業,又令人無法忽視。
以其為題作史論,能闡發的方向非常多,諸如“忠義”丶“權變”丶“王道”等等,隨便一下想就是一大堆,而且每一個都能看出學子的立意高下與學問根底。
不得不說,作為史論題目,可謂妙極。
胡瑗放下心來。
劉幾擅長的,太學體那奇崛險怪丶標新立異的風格,在此類論題上最能大放異彩。
楊安國則心頭一緊,擔憂地看向陸北顧三人。
程顥與程頤對視一眼,神情都變得極為凝重,在他們看來,此題核心在于“忠奸之辨”,正是濂溪先生“誠”丶“仁”之學可大放異彩之處,但如何立論既能切中要害,又不落俗套,還要力壓太學體的鋒芒,難度極大。
陸北顧心中卻是念頭飛轉。
司馬懿后世評價雖多貶斥,但站在歷史的高度回望,其對三國時代的巨大影響,絕非一個簡單的“奸臣”標簽所能概括。
這題,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