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帝國真正的掌權者
“圣人云:‘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王公一味強調法度之威,嚴刑峻法之下,百姓或可一時懾服,然其心何存其恥何在長此以往,恐失民心根本,動搖國本!”
見兄長開口,程頤也忍不住開口,直接指向了王安石的思想可能帶來的道德倫理風險。
“此言未免迂闊!”
王安石眉頭一擰:“今之積弊,遠勝于昔!若空談仁義道德,坐視國家貧弱、百姓困苦,此等‘德政’,不過是偽善清談。法度之威,正是為了廓清寰宇,為真正的德政開辟道路!”
“民不知法,則易為豪猾所欺;吏不畏法,則必魚肉百姓。唯有嚴明法度,才能保障小民生計,使其‘有恥且格’,若法度廢弛,綱紀不存,則‘德’與‘禮’皆成虛文!”
王安石的反駁毫不客氣,直指程頤理論脫離實際,甚至扣上了“偽善清談”的帽子。
兩人針鋒相對,一個強調道德本心,一個強調法度實效,思想上的鴻溝清晰可見。
暖閣內的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陸北顧一直安靜地坐在下首,聽著眾人的對話。
無論是王安石強調的“立法度”,還是二程推崇的“道之以德”,在他這個深知歷史走向的穿越者看來,都忽略了一個至為關鍵、卻又無比現實的環節。
——執行者,也就是那遍布帝國肌體、數量龐大卻又地位卑微的胥吏。
他們才是帝國真正的掌權者!
陸北顧的腦海中清晰地回響著姜星火曾經在討論歷代變法成敗時,反復強調的那個論斷。
“再好的法度,再高的教化,最終都要落到胥吏手里去執行!法度是死的,教化是虛的,唯有這些操持著具體事務,掌握著文書流轉,盤踞在衙門底層的小吏,才是真正能決定政策走向、影響百姓生計的活物,他們若不能治,則萬事皆休!”
陸北顧看著眼前這位意氣風發,欲以雷霆手段廓清寰宇的王安石,開口道。
“王公所言法度之威,確實切中時弊。”
“然我以為,無論是欲立‘明法’,抑或欲行‘教化’,其成敗之關鍵,皆不在于法度條文之精妙,亦不在于圣賢道理之高深。”
見眾人的目光望向他,陸北顧頓了頓,一字一句地說道。
“而在于胥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