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陸北顧并不清楚王安石與包拯的具體對話內容。
他在河對岸看了一會兒就走了,免得耽誤了去宋庠府邸上課的時辰。
未時初刻,陸北顧的身影準時出現在宋庠書房外的回廊上。
他步履沉穩,甫一踏入軒榭,便覺得一股熱氣撲面而來。
書房內,炭盆燒得正旺,暖意融融。
宋庠已端坐于書案之后,白的須發在暖光映襯下,少了幾分平日的清冷。
案頭堆放的,除了新到的邸報,還有幾卷攤開的厚重經籍,書頁間夾著不少素色簽條。
“先生。”
陸北顧深深一揖,聲音恭謹。
宋庠微微頷首,目光掃過他凍得微紅的耳廓,并未多言,只將一張邸報遞了過去。
“先看完再做題。”
邸報的有效內容不多,上面最大的篇幅,寫的便是“六塔河案”的后續處理結果。
“知澶州、樞密直學士、給事中施昌言貶為左諫議大夫、知滑州;天平軍節度留后李璋貶為邢州觀察使;司封員外郎燕度貶為都官員外郎;北作坊使、果州團練使、內侍押班王從善貶為文思使;度支員外郎蔡挺撤職;內殿承制張懷恩流放潭州衙前編管;大理寺丞李仲昌流放英州衙前編管.”
“六塔河案”相關涉案人員里,唯一免責的就是原河北路轉運使周沆,他因為此前數次上疏明確反對六塔河方案并陳明利害而得以脫身,平調到了河東路擔任轉運使。
而新任河北路轉運使,則是由鹽鐵副使李參擔任。
至于李參空出來的鹽鐵副使的位置也有了新任命,名字陸北顧很熟悉——范祥。
“看完了”
見陸北顧點頭,宋庠問道:“有什么感想”
“這里面前后種種緣由,此前先生便與我說過了,如今‘六塔河案’塵埃落定,賈昌朝因此得以升任樞密使,算是文、富兩位相公稍微受挫。”
“嗯。”宋庠說道,“老夫聽說新任三司使張方平與鹽鐵副使范祥今日就要抵達開封了,你是四川人,又與張方平有舊,下了課該去拜謁一番.他在京中的宅邸離這里很近。”
陸北顧微微一怔,張方平與宋祁交接工作,以及范祥整頓川南鹽監的速度,倒是都挺快。
他本以為張方平和范祥從四川抵京,還得個把月呢。
而宋庠既然如此說了,陸北顧也不扭捏,干脆應道:“張公與范公賞識于我,定當前去拜謁。”
宋庠微微頷首,說道:“做題吧。”
如今距離嘉祐二年正月的禮部省試僅余四十余日,宋庠早已按計劃,在完成了時務策和史論的教學內容后,將教學重心轉向了更重義理闡發、經典援引與文辭錘煉的“經論”。
“今日功課,以此‘論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為題,作一篇經論,一個時辰為限。”
這道題目出自《禮記大學》那句很經典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陸北顧在書案對面坐下,一迭澄心堂紙、上好的松煙墨錠與幾支狼毫湖筆,已經在書案上擺放得一絲不茍。
陸北顧并未急于動筆,而是先穩定心神,思考了一下關于“誠意”、“正心”的相關內容,以及“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等注疏。
書房內一時靜極,唯有炭火偶爾“噼啪”作響。
在思考完如何破題立意,如何闡明“誠意”乃“正心”之根基,又如何層層推演這“心”、“意”之辨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作用之后,陸北顧開始動筆了。
他選了一支中楷狼毫,在硯邊輕輕掭去多余的墨汁,隨后取過一張澄心堂紙鋪開,鎮紙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