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到哪個算哪個吧。”他心想。
“哇!”
“咳咳,這小郎君中了。”
在人群的輕呼聲中,陸北顧發現他還真蒙對了一個。
竹圈不偏不倚地套到了一個“磨喝樂”上面。
磨喝樂是梵文的音譯,有時也譯作“摩睺羅”,他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兒子,佛教天龍八部之一,傳入中國以后經過一番漢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為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多為穿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
尚未生育的女子通過對其祭拜祈求早生貴子,已生育的女子祭拜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這種小泥偶也被宋代市井百姓賦予了娛樂性,通常會讓孩童效仿磨喝樂的造型做游戲,成為了一種民俗活動。
攤主把“磨喝樂”遞給了陸北顧,陸北顧看了看,上面的彩繪雖然完整,但也并不鮮艷,估計是今年七夕剩下的。
再往前走,就是好幾家臨街的幡勝鋪子。
婦人們進進出出,盯著那些用金銀箔和彩綢制作成的飛蛾、蝴蝶、花朵形狀飾品,跟店家討價還價,雙方能達成一致,婦人便付了錢然后將飾品美滋滋地插到發髻間,隨著脖頸晃動,一片流光溢彩。
陸北顧進去,也花了幾十文錢買了一個發簪。
來到姐姐家門口,那小小的豆腐鋪,已經掛起了歇業的布簾。
還沒待敲門,陸北顧就已經從門縫里看到了外甥。
賈安穿著新漿洗過的小襖,正扒著門縫偷看外面光怪陸離的熱鬧,小臉興奮得通紅,見到舅舅也不害怕。
“阿姊,我來了!”
“來了.賈安你在這待著干嘛?”
聽到娘親的話,賈安才吐吐舌頭,把腦袋從門縫里縮回去。
姐姐打開門,他進了屋里。
陸南枝今天換了件干凈的靛藍襖裙,頭發用木釵扎著,鋪內灶火正旺,鍋里燉著羊肉,濃郁的香氣幾乎蓋過了外面集市飄來的百味。
陸北顧放下帶給姐姐家的東西,給姐姐的發簪,給外甥的小泥偶,還有一小壇酒。
這壇酒,是此前宋庠的回贈,酒壇用的是紅陶,看起來挺精致。
陸北顧估計是府上倉庫里東西太多,管事也不知道回贈什么合適,干脆就把誰都能喝的酒給拿來了。
“自己家人,來都來了,還帶什么東西。”
陸南枝嘴上是這么說的,不過手還是很自然地把發簪拿了起來,替換掉木釵,又對著家里的銅鏡照了照。
她心里想道,弟弟還是有心,見到了她這木釵用的太舊了。
“快坐著!”試完發簪,陸南枝嘴角帶著笑意,把陸北顧按到了長條凳上,然后給他倒了碗熱水。
“小舅,我想出去玩!”
賈安扒著陸北顧的膝蓋,仰著小臉,眼睛里充滿了毫不掩飾的渴望。
因為父親賈巖總是不在家,而陸南枝又怕孩子亂跑被人拐走.虹橋這地方人流量實在是太大,什么人都有。
所以,賈安平常總是待在家里給母親打下手,出去玩的機會很少,即便是出去玩,也是和小伙伴在門口不遠處。
陸南枝正在灶臺邊忙碌,準備著年夜飯,聞言立刻皺眉:“外面人擠人,天又快黑了”
“阿姊,我帶他出去玩吧。”
陸北顧揉了揉賈安細軟的頭發,手感有些干燥:“今日除夕,虹橋正是最熱鬧的時候,錯過可惜,就在橋北這一片,天黑之前肯定回來。”
陸南枝看著兒子瞬間亮起來的眼睛,一下子就心軟了。
她深知兒子平日里的孤單,難得舅舅來了,這又是過年的熱鬧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