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快請講!”沈括立刻被勾起了興趣。
“便是眼鏡。”陸北顧緩緩道,“老者目力昏,視近物、辨細字甚艱,若能以水晶磨制凸透鏡片,助其聚光,則可明視.若我等能制成合于個人之眼鏡,雖價昂,然京師之中,老者甚眾,為解昏聵之苦,必不惜求購。而且此技術門檻極高,非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者不可為,仿制極難。”
實際上,宋代就已出現眼鏡或者說放大鏡的雛形了,筆記《洞天清錄》里面就曾記載“老人目昏,不辯細字,張此物于雙目,字明大加倍”。
不過這個時代的人運用水晶鏡片的方法還很原始,僅知用水晶,卻不知需依據每人目力深淺不同,驗光定度,精細磨制,方可制成堪用的眼鏡。
隨即,陸北顧將驗光的概念,以“測其視物清晰之距,定鏡片凸起之度”來解釋,又把鏡片研磨需與瞳距相合等原理,向沈括細細道來。
沈括于光學本就深有研究,于透鏡聚光、成像之理早有涉獵,此刻聞聽陸北顧之言,真如醍醐灌頂。
“妙極!真真是妙極!”
沈括眼中精光連閃,撫掌稱妙:“依人目定制,此真前人所未發之精義,賢弟真乃奇才!我于此道略知一二,經你點撥,頓覺豁然開朗,此事大有可為!”
他越說越興奮,幾乎立刻就想動手嘗試磨制鏡片。
陸北顧見他如此反應,心知此事已成功勾起了這位大科學家的興趣。
他抬頭看了看天色,道:“熱氣球‘和買’之事既已議定,眼鏡之細節,容我等日后細細推敲。今日天色已晚,存中兄也早些歇息,明日還需去胄案呢。”
“好好好!”沈括滿口答應,心思卻顯然已經到研究眼鏡上了。
陸北顧見狀,不由莞爾,告辭離去。
沈括辦事極為利落,翌日便持著范祥所予的手帖,前往三司胄案辦理“和買”事宜。
他帶去了詳盡的熱氣球構造圖、物料選用心得、不同尺寸對應的浮力計算數據以及操作注意事項。
胄案的官員對此新奇事物亦頗感興趣,經過一番核驗與議價,最終定下了五百三十貫的“和買”價。
沈括簽字畫押,領了引單,便去鹽鐵司的賬房處兌成了便于分潤的現錢,然后由鹽鐵司派了輛車給他拉回虹橋這是一筆物理意義上的“巨款”,必須得用車才能運的。
把沉甸甸的銅錢放到廂房鎖好后,沈括即刻尋陸北顧與張載,三人按照先前議定的“陸六、沈三、張一”之策將錢分訖。
張載捧著那意外得來的五十三貫錢,手都有些微顫。
這筆錢對他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但他確實受之有愧。
張載本來是連連推辭的,但在陸、沈二人堅決而誠懇的態度下,最終感激涕零地收下,夸張點說,心中暖意幾乎都要溢出來了。
分罷錢款,沈括興致勃勃重提舊議:“如今有了些本錢,那眼鏡之事,或可一試只是如何開頭,卻需計較。”
陸北顧目前也需要賺些錢贖回陸家舊宅,又不想把很有紀念意義的省元金牌典當掉,所以對此也頗為認真,他沉吟道:“若能請動一位德高望重、又確受目力昏之苦的名士試用,并得其贊譽,則事半功倍。”
沈括眼睛一亮:“此言有理!卻不知哪位名士合適”
陸北顧微微一笑,心中已有人選。
“宋相公學問淵博,德高望重,且常年伏案閱覽著述,目力損耗甚巨,我常見他看書時需蹙眉細辨,正是受困于此。我想為他制一副合用的眼鏡作為禮物,若此物果真有效,宋相公應不吝贊揚。”
沈括撫掌:“妙極!宋公若肯試用,自是再好不過!”
計議已定,兩人便著手準備。
沈括負責依據陸北顧所述原理,推演計算不同度數凸透鏡片的焦距與曲率關系,試著制作了幾副眼鏡作為試驗品,而陸北顧則準備驗光所需簡易工具。
這日,又到了去宋府學習的時辰。
陸北顧攜著幾卷書稿如常而至,課業研討間隙,宋庠照例拿起一份邸報,卻不自覺地又眉頭微蹙,顯是看得頗為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