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接著一個,全是來詢問指標的。
鄉里的、縣里的、市里的,一個比一個來頭大。
教師收入雖低,但那是鐵飯碗,而且從基層轉崗,也是一條路子,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趙元佐敢肯定,那些有關系的人,已經在磨刀霍霍了。
這事,好處還沒看見,麻煩先來了。
答應誰,就得得罪另一批人。
這五個指標,現在成了燙手的山芋。
而扔出山芋的那個始作俑者,居然拍拍屁股置身事外。
趙元佐抓起電話想打給劉清明,聽筒里只有“嘟嘟”的忙音,那邊根本沒信號。
劉清明的生活很有規律。
白天盯工地,晚上接小勇回家,看他寫作業畫畫,然后雷打不動地和蘇清璇通個電話。
甜蜜蜜地談個異地戀。
別有一番滋味。
家里的情況也是一天好過一天。
春節期間,通訊專賣店的生意達到頂峰。
最高一天的營業額突破了50萬。
當月股東分紅總量超過三十萬!
蘇清璇一個人就拿到了十萬塊。
饒是她見慣財富,也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
不過她對金錢沒什么概念,有了就存起來。
劉清明戲稱自己這軟飯得吃一輩子。
蘇清璇笑得不行。
除此之外。
每隔三天,他會去一趟東山村,指導村民在農科所技術員的幫助下,試種板藍根之類的經濟作物。
與河口鄉的合作也步入正軌,礦工們正在接受培訓,只等工程師勘探完畢,就能開工。
陶麗梅找到他時,他正看著甘宗亮帶人澆筑路基。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這批農民工已經掌握了基本技術。
像甘宗亮這樣的帶頭人,只要有心,更是需要學習更深層次的東西。
管理、統籌、分配、調度。
朝著包工頭或者說是項目經理的方向上培養。
如果他真有這個心,劉清明不吝惜幫他聯絡學校。
建筑公司,那是未來二十年的絕對藍海。
最適合云嶺鄉這種沒什么資源,又有大把勞動力的地區。
“鄉長。”陶麗梅跑得氣喘吁吁。
劉清明回頭看著她:“有事?”
“趙書記找您。”
“知道什么事嗎?”
陶麗梅壓低聲音,“我聽湯主任說,是教師編制的事。”
劉清明心想,該來的,終于來了。
他把甘宗亮叫到一邊:“工地上的事,我不在的時候,你全權負責。”
甘宗亮嚇了一跳:“鄉長,我不行啊。”
“我說你行你就行。”劉清明說,“這條路關系到全鄉的收入,我還要幫你們村找別的路子,你能幫我吧?”
甘宗亮咬著牙:“我知道了,鄉長,我一定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