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清南市委書記何群的辦公室。
汪明遠坐在何群對面,手里端著一杯茶,水汽氤氳。
清南市關于省里稅費改革的試點方案,已經討論了大半個月,依然沒有定論。
這事沒有先例,整個清江省,云嶺鄉是第一個。
全國范圍內,也只有徽省在進行嘗試。
市里的態度很明確,求穩。
寧可慢,不能錯。
派去徽省學習的考察團已經走了大半個月,還沒有返回。
因此,對于要如何改革,市里始終無法形成統一意見。
又如何實行?
“明遠市長,這事急不得。”何群不緊不慢地說道,“試點嘛,就是要摸著石頭過河。一步走錯,好事就可能變成壞事。”
汪明遠點頭:“書記說的是。不過,時間不等人。省里看著我們,拖得太久,總歸不好。”
何群呷了口茶,沒有接話。
他清楚汪明遠的風格。
這位年輕的市長,背景深厚,能力出眾,來清南市也許是為了鍍金。
汪明遠也在打量對方。
接觸的這段時間,汪明遠基本摸清了他的脈。
這位市委書記,最大的特點就是唯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順風順水的政績,他樂于接受。
可一旦需要擔責任,他就會立刻縮回去。
汪明遠要做的,就是讓他確信,跟著自己,只有政績,沒有風險。
“何書記,省里這次組織的歐洲經貿考察團,成果斐然。”汪明遠話鋒一轉。
何群來了興趣:“哦?有什么好消息?”
“總貿易額超過兩億美金。”汪明遠拋出一個數字。
何群的身體微微前傾。
“我們清南市,能不能爭取一下?”汪明遠繼續說,“哪怕只有兩百萬美元的訂單,也足夠引進一兩個像樣的工廠了。”
何群的心跳快了幾分。
汪明遠上任市長,他就有所期待,沒想到這么快就有了實績。
他不禁有些心動。
“汪市長有把握吧?”
“現在還不能肯定。”汪明遠說得很保守,“報告遞上去,省里雖然沒有明確答案,但也沒有拒絕。這就是態度。”
汪明遠心里想的,是一千萬美元。
蘇家對他有虧欠,不如直接變現。
說兩百萬,是先拉低何群的期望值。
到時候,超出的部分,就是驚喜。
“清南有清南的優勢。”汪明遠說,“這次出國,省里也向歐洲客商推介了我們清南。”
“省里真為我們做了推介?”何群有些意外。
“我得到的消息是這樣。”汪明遠笑了笑,“效果應該會有,但現在不好說究竟有多少。”
“那太好了!”何群搓了搓手,“要是真能拿下訂單,市里那幾個半死不活的廠子,是不是要提前整頓一下?我聽說,外貿訂單的要求,非常嚴格。”
“我打算聯系一下沿海的關系,請他們和我市的廠子搞合資。”汪明遠拋出自己的方案,“這樣既能解決資金問題,也能快速提升我們的生產能力和管理水平。”
“這個辦法好!”何群表示肯定,“合資,也算招商引資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