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汪明遠補充道,“廠房都是現成的,只要訂單敲定,生產線設備可以直接搬過來。工人在本地招,培訓一個月就能上崗。對于投資方來說,土地和人力成本都大大降低了。”
何群越聽越有門,汪明遠能給他說出這么多的細節,說明工作已經做在了前面。
“有什么困難?”他問。
“大問題沒有。”汪明遠說,“就是政策。為了吸引投資,我們市里能給出的優惠政策,最好能達到林城的水平。否則,同樣的條件,人家為什么不選林城,要選我們清南?”
何群立刻領會。
這是要他去找上級要政策。
為了實打實的政績,這個險,值得冒。
“沒問題!”何群爽快地答應,“只要你能把投資拉來,優惠政策,我去找老書記要!”
汪明遠要的就是這句話。
“沒有書記您的支持,我也不敢跟人家打包票。”汪明遠說,“現在,我可以放心去談了。”
何群很受用,擺了擺手:“我說過,只要市長需要,我全力支持。”
話說到這個份上,兩人都達到了目的。
汪明遠準備起身告辭。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敲響,何群的秘書一臉焦急地走了進來。
“書記,市長。”秘書先打了聲招呼。
“什么事,慌慌張張的。”何群有些不悅。
秘書湊到何群耳邊,低聲匯報了幾句。
何群的臉色變了。
“汪市長,你先別走。”他叫住了已經起身的汪明遠。
汪明遠停下腳步,有些不解。
何群的表情很嚴肅:“云嶺鄉的劉清明來市里了。他在財政局門口,被省報的記者拍到了。這事,市長知道嗎?”
汪明遠皺眉:“我沒有接到報告。出了什么事?”
秘書趕緊解釋:“我剛打聽了一下。劉鄉長是來市里要工資撥款的。財政局那邊說,因為云嶺鄉是稅費改革試點,市里還沒拿出具體的財政方案,為了規避風險,按流程暫停了對云嶺鄉的所有撥款。”
“胡鬧!”汪明遠脫口而出,“稅費改革,基本財政撥款怎么能停?云嶺鄉是貧困鄉,免了農業稅,收入大減,只會更加困難。這是雪上加霜!”
何群的臉色也不好看:“財政局也是出于慎重。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誤會?”
“哪有什么誤會。”汪明遠冷哼一聲,“無非就是有人對云嶺鄉的做法不滿意,想拿捏他們一下罷了。”
“什么事不滿意?”何群追問。
“還能有什么事。”汪明遠說,“省里給的那五個教師編制指標。市里不少人把電話都打到我這里來了。書記您那里,想必也有吧?”
何群的表情有些尷尬。
確實有,而且不止一個。
他有幾個老部下,都為了這事找過他。
“原來是這件事。”何群擺了擺手,“我也有親戚、朋友,不過都被我回絕了。你不用考慮我的因素。”
“那就好辦了。”汪明遠說,“省里戴帽子下來的指標,有明確的文件規定。他們想讓別人拿編制,又不愿意去鄉下吃苦。如果最后這五個指標一個都落實不了,省里追查下來,我們市委市政府,怎么交待?”
何群嘆了口氣:“誰說不是呢。也不知道省里怎么想的,給我們出這種難題。”
“話雖如此,眼下的事情還是要解決。”汪明遠說,“任由記者這么報道下去,對我們清南市的形象,會有不小的影響。到時候,恐怕也會影響到招商引資的成果。”
何群聽出了弦外之音。
“那就請市長出面協調一下吧。”他把皮球踢了回去,“我的態度,你是清楚的。”
汪明遠心領神會。
“好,我去看看。”
……
第五天,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