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云山腳下,東山村的坡田被整治得煥然一新。
原來的荒地,如今被劃分成一塊塊整齊的田壟。
綠油油的秧苗,在陽光下舒展著葉片,帶著一股草藥特有的清香。
這就是云州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為東山村引進的板藍根種植項目。
負責這個項目的,是所里的專家楊光漢教授。
劉清明能請動這尊大佛,自然也少不了他過去在省委辦積攢下的人脈。
那位曾經的云州一秘,即便下放到了鄉里,影響力依然存在。
楊教授的團隊四月份就來考察過。
他們采集了土壤和水源樣本,最終確定,蒼云山區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板藍根的生長。
進入六月,他們開辟的這片試驗田,已經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劉清明拉著蘇清璇的手,沿著田埂慢慢走著。
不遠處,東山村村長甘如柏,正帶著村里一群上了年紀的婦女和老人,圍著一個戴草帽的老者。
老者就是楊光漢教授。
他正拿著一株秧苗,用帶著濃重口音的普通話,仔細講解著分株和除草的要點。
村民們聽得聚精會神。
蘇清璇看著這副場景,覺得很新奇。
“這就是你說的那個藥材種植項目?”
“嗯,板藍根。”劉清明說,“抗病毒的,用途很廣,市場需求量大。”
他看著那些綠色的秧苗,心里也充滿了希望。
這片綠,代表著東山村未來的收入。
蘇清璇彎下腰,伸手輕輕碰了一下葉片。
“感覺這里的空氣都帶著一股藥味,聞著很舒服。”
“楊教授說,這里的氣候和土質,種出來的板藍根,有效成分含量會比其他地方高一些。”
“那不是能賣個好價錢?”
“理論上是這樣。”劉清明笑著說。
兩人正說著,甘如柏看見了他們,快步走了過來。
他黝黑的臉上滿是汗水,但精神頭很足。
“鄉長,你來了!”
“來看看大家。”劉清明拍了拍他的肩膀,“怎么樣,技術都掌握了嗎?”
甘如柏咧嘴一笑,露出兩排白牙。
“差不多了,楊教授教得細致,我們都記著呢。就是有些老伙計,手腳慢一點。”
楊光漢教授也走了過來,他摘下草帽,扇著風。
“劉鄉長,你這片地選得好啊。”
老教授的臉上帶著科研人員特有的興奮。
“我看了這幾天的長勢,比我們所里試驗田的數據還要好。只要后期管理跟上,今年肯定能有個好收成。”
劉清明說:“那都得感謝楊教授您和您的團隊,沒有你們,我們就是捧著金飯碗要飯。”
這話讓楊教授很受用。
他擺擺手說:“我們搞農業科研的,最高興的就是看到技術能落地,能真正幫到農民。”
蘇清璇在一旁聽著,對劉清明又多了一層認識。
他不僅能和汪明遠那樣的官場新貴談笑風生,也能和這些田間地頭的專家、村民打成一片。
這種無縫切換的本事,確實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幾人正聊著,田里傳來一陣爭執聲。
“我不干了!這活兒太熬人了!”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把手里的鐮刀往地上一扔,一屁股坐在田埂上。
“天天貓著腰,我這把老骨頭都要散架了。為了那一畝三分地幾百塊錢,不值當!”
甘如柏臉色一變,立刻就要發作。
“三叔公,你這是說的什么話!鄉長和教授都還在這呢!”
老人脖子一梗,毫不畏懼。
“在就在!我說的不是實話?我們種了一輩子玉米洋芋,什么時候這么費勁過?再說了,這玩意兒種出來,賣給誰去?別到時候白忙活一場!”
他這話一出,周圍幾個正在干活的老人也都停下了手,竊竊私語起來。
顯然,這個問題,是大家心里共同的疑慮。
甘如柏氣得臉都漲紅了。
“鄉長早就跟我們開會說過了,這是致富項目!你們怎么就不信呢?”
“信?我們信了一輩子,也沒見發財!”三叔公哼了一聲,“除非鄉長現在就告訴我,這東西一斤能賣多少錢,誰來收!”
場面一下子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