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這件事就這么定了。”
他對兩人說:“從今天開始,你們兩個熟悉一下工作。錦繡同志,云嶺鄉所有的工作,對祁衛國同志全面開放,也可以讓他部分地參與進來,先給你打個下手,當個副手用。”
祁衛國絲毫不以為忤,反而咧嘴一笑。
“沒問題,就這么辦!給錦繡鄉長打下手,我榮幸之至!”
辦妥了這件大事,劉清明感覺心里的石頭又落下了一塊。
他把鄉政府的主要工作,都交給了于錦繡和祁衛國組成的臨時班子。
他自己,則下到了村里。
他要用最后的時間,再走一遍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再看一看那些可親可敬的鄉親們。
一個村,一個村地談下去。
過去兩年里,這是他最常做的事情。
特別是東山村,這個曾經貧困鄉里最貧困的村子,他去過的次數,自己都數不清。
他認識村里的每一個人,能叫出每一個人的名字。
現在,東山村已經整體搬遷下山,與神臺等幾個相鄰的村子,共同形成了一個數千人的大型社區——“云嶺新村”。
這也使得劉清明不需要再爬崎嶇的山路,就能直接進入村民的家里,了解他們的最新需求。
劉清明把這個行為,叫做“書記進村”。
與城市里的“市長熱線”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為了打通與群眾聯系的最后一公里。
這種親民的行為,讓他在云嶺鄉的群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威望和影響。
車子停在新村的村口。
劉清明走下車,看著眼前煥然一新的景象。
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兩層小樓,刷著白色的墻漆,門前屋后都種著花草。
干凈寬闊的水泥路,一直通到每家每戶的門口。
村口的廣場上,幾個老人正帶著孫子孫女在健身器材上玩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誰能想到,就在一年多以前,他們還住在深山里,過著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村委會主任甘如柏早就等在了村口。
看到劉清明,他立刻迎了上來。
“書記,您來了。”
劉清明和他握了握手,一邊走一邊聊。
“最近村里情況怎么樣?大家搬到新家,還習慣吧?”
甘如柏說:“習慣,太習慣了!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大家伙都說,這都是托了您的福。”
劉清明笑了笑。
這一次,除了和村民們拉家常,了解他們在收入提高之后的想法,劉清明也開始隱晦地提出,自己有可能要離開的事情。
“以后的路,還是要靠大家自己走。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如柏啊,你這個村主任的擔子,很重啊。”
這些話,普通的群眾或許聽不出里面的深意。
但是像甘如柏這樣的基層干部,一聽就懂。
等周圍沒有其他人的時候,甘如柏湊了過來,低聲問他。
“書記,您……是不是要走了?”
劉清明看著他,沒有否認。
“有這個可能,一切都要等組織上的最后決定。”
甘如柏明白了。
這不是可能,是已經定了。
這是在提前給他們打預防針。
他的情緒一下子低落下來。
“書記,鄉親們……鄉親們可舍不得您走啊。”